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98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钢筋混凝土井管作为一种常用的农用机井管材,尽管其具有诸多突出优点,但由于不是弹性材料,施工中稍有不慎,成井事故就时有发生。究竟如何预防质量事故发生,结合我们在井管生产及机井施工中的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 钢筋混凝土井管的特点 与钢管、铸铁管相比,三者做为井管使用,其整体及密封性能没有明显区别,但由于三者材质不同,  相似文献   
72.
73.
相秀珍 《气象》1990,16(4):58-61
月内,江南、华南雨雪偏多,月末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对冬小麦越冬及返青有利。上半月,冷空气活动弱,我国大部地区持续暖冬天气;下半月,超极地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和华北地区出现晴冷天气,气温偏低;月末,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  相似文献   
74.
75.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岩石圈内的某些过程是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依据对土壤热流、大地热流、地震和旱涝关系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利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了土壤热流,初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据线性热传导理论设计的热流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多年平均土壤热流场计算精度的要求;(2)平均土壤热流场、深层大地热流场、地震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平均土壤热流高值带一般都有大地热流高值带和地震带与之对应;(3)土壤热流距平场与汛期降水场有相似的分布形势,土壤热流距平的变化与强震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6.
77.
董宝林 《地层学杂志》1991,15(2):139-141,157
<正> 四堡群分布于广西北部,以富产镍、铜、锡矿而著名,最近又发现了数处金矿化。对四堡群的地层层序,建造性质、时代归属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问题,争论已久,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对四堡群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新认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8.
相秀珍 《气象》1991,17(8):58-61
本月,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地的大部地区降雨偏少,广西、广东、新疆等省(区)旱情持续;北方冬麦区及四川盆地下旬出现连阴雨天气,淮北发生短时渍涝。华北平原上、下旬气温偏低,华南下旬炎热。风雹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采用数值拟合法对一实测GPS网点正常高的求解,详细讨论了已知水准点数量和在网中分布情况对正常高求解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已知水准点可靠性检验的方法一分组拟合加统计检验的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