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有关SO_2气体对小白鼠、蚯蚓、虎皮鹦鹅的行为影响的实验。实验表明,小白鼠和蚯蚓在浓度为5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出现了行为反应,在浓度为100ppm和15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活动频繁,出现逃避现象。虎皮鹏鹉在浓度为10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叫声频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在浓度为400ppm的SO_2气体的作用下叫声频度显著下降,并出现呆痴、(?)毛、甩头等异常行为。因此地震前所溢出的含硫地气可能是引起鼠类、蚯蚓和虎皮鹦鹅等动物震前行为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Quantitativestudyoncharacteristicparametersofacousticbehaviorhabitsinbudgerigars(Melopsittacusundulafus)Jin-ChangJIANG(蒋锦昌);H...  相似文献   
13.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80,2(3):304-313
本文论述了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出现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孕震过程和其他地震前兆的某些短临异常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结果如下:1.地震后所搜集到的一般性资料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动物行为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天内.2.201例动物行为异常出现时间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行为异常出现在震前11小时内, 并在震前2—3小时急剧地增加.异常的平均出现时间和标准偏差分别为2.7小时和2.5小时.由此可见, 动物的行为异常确是一种在临震前出现的宏观前兆现象.3.对异常时间与地区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动物行为异常出现在孕震过程的临震突变阶段, 并与该阶段中急剧出现的其他地震前兆的临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不同介质的受击空气声(SABS)、界面固体声(SSBSB)和沙层固体声(SSBSS)进行了测量,并与某些动物的感觉特性相比较。脆硬介质(Ⅰ)的SABS的主峰频率和幅值都明显高于低硬介质(Ⅱ)和含断面的低硬介质(Ⅲ)。可见,震前宏观地声的音色和强度的地区差异和某些动物的听觉效应与局部地区的介质特性有关。冲击能量(SE)为3×10~5尔格时,介质Ⅰ的SSBSB和SSBSS可被鸽、猫和某些昆虫觉察到,但介质Ⅱ猫觉察不到,介质Ⅲ只有某些昆虫可觉察到。SE为1.6×10~6尔格时,介质Ⅱ和Ⅲ的SSBSB和SSBSS可被鸽、猫、鼠和某些昆虫觉察到。相当于某些强震前一级左右的小震能量传至地表衰减7个数量级所激起的SSBSB和SSBSS仍有可能被这些动物觉察到,并与局部地区的介质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某些调查和实验观察资料,对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地区分布与某些其他可能性短临前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动物异常不仅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未来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某些活动断裂的条带区和极震区或高烈度区,而且与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有关。同时,前震和某些其他前兆(声发射、地气、地下水组分、电场等)的临震变化在这些地区也较为集中,即这些可能性短临前兆因素构成了激起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地球物理背景。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动物异常与其他前兆因素的关系,并可为判断动物异常与未来地震的关系和合理选择动物观察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城地震前辽南地区和1976年1—2月山西临汾地区的 EHSCH 的生态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山西临汾地区的 EHSCH 是由局部地区气温升高直接引起的冬眠蛇自然出洞,即是非震兆现象。海城地震前的 EHSCH 是在地温变化背景下,由含硫地气等前兆因素强迫冬眠蛇出洞,即与主震有关的前兆现象。虽然海城地震前25天内的40cm 地温变化与 EHSCH 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即地温变化为冬眠蛇暂时苏醒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但是只有临震前几天内的地温持续升温过程,可能是与主震有关的地温异常。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国近十多年所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的调查资料和某些实际观察结果,分析讨论了地震前一些常见动物异常的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常见的猫、鼠、兔等哺乳动物的骨间膜、关节、跟腱、肠系膜、指皮肤等部位,分布有一种能敏感地接受机械振动的环层小体。它们在震前所出现的行为异常反应,可能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滦县榛子镇(距震中约20公里)粮站地震测报员担水时,发现水桶里有很多栉水蝨(当地俗称“湿湿虫”),当时深感奇怪,因为通常很少能在水面上捞到它。大震后才醒悟到这一现象可能与唐山地震有关。 从1977年2月起,对该观察井每天进行三次定时观察。通过三年连续观察资料的统计分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文摘》1981年6月号刊登莫纳根(David Monagan)撰写的题为《动物是如何预测地震的》的文章,摘译如下:早期警报系统几个世纪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动物具有预感地震的能力。可是,这种生物早期警报系统的想法却总是遭到怀疑,因为谁也不能精确地说明,动物是怎么知道地震将要来临的。这个奥秘正在揭开。这是由于生物学家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