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9 毫秒
51.
通过分析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车尔臣河出山口以西 85°~ 86°E的高精度SPOT卫星影像 ,结合野外考察和年代学研究 ,对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3个典型走滑断层的断错地貌进行了研究。在库拉木拉克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自 (6 0 2± 0 4 7)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11 6± 2 6 )mm/a ,自 (15 6 7± 1 19)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9 6± 2 6 )mm/a ;阿羌牧场附近 ,自 (2 0 6± 0 16 )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12 1± 1 9)mm/a ;达拉库岸萨依附近 ,自 (4 91± 0 39)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12 2± 3 0 )mm/a。由此得到阿尔金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11 4± 2 5 )mm/a。以阿尔金断裂带走向N75°E计算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左旋走滑所吸收的青藏高原SN向缩短速率为 (3 0±0 6 )mm/a  相似文献   
52.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在地质及地理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测年对象众多。石英因其致密的晶体结构不易被大气成因10Be污染,以及较低的27Al含量的特点而成为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中一种理想的测年物质。在分离石英样品10Be和26Al的实验流程中,石英的提纯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原始的HCl/H2O2和HF/HNO3蚀刻分离提纯石英方法应用广泛、安全可靠,但处理样品周期长、效率较低。因此,在原始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3组实验流程与原始流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样品石英纯度较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减少超声波使用时间、增加蚀刻溶液浓度及每步样品处理量的方法,提高样品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用加热磁力搅拌器替代超声波清洗器进行石英样品的HF/HNO3蚀刻提纯  相似文献   
53.
中国东部海域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部海域是指渤海、黄海和东海地区。前人利用震源机制解、井壁崩落和水压致裂等资料,分别对有关海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文中根据前人的工作并结合海陆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条件分析,对东部海域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至近于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压应力方向从北到南由NE逐渐转为NEE、EW、SEE至SE向,总体呈向东发散的扇形分布。构造应力作用强度具有非一致性,北强南弱。海域具有与大陆统一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相应可划为东北、华北和华南3个应力区。中国东部大陆和海域在青藏高原东部被印度板块挤出的构造块体往NE-SE方向滑动推挤及东边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向NWW俯冲推挡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现代构造应力场,且青藏高原东部被挤出块体东向滑动的推挤是现代构造应力场产生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4.
川西理塘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地震破裂分段与复发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塘断裂带是川西北次级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获得其晚第四纪断错、近代地震破裂、破裂分段的新证据, 估算出断裂的滑动速率、特征地震震级与复发间隔.结果表明, 理塘断裂带由毛垭坝盆地北缘、理塘和康嘎-德巫等三条次级断裂组成, 以左旋走滑为主, 不同部位伴有不等的逆倾滑分量. 由7个地点的断错地貌及相关沉积物年龄估算断裂带距今约14 ka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4.0±1.0 mm/a, 垂直(逆)滑动速率0.1~1.8 mm/a; 三条次级断裂均为独立的地震破裂段, 相应特征地震最大矩震级估值为7.0~7.3, 平均复发间隔为500~1000年, 北西段最晚地震破裂发生在距今119±2 a之前, 中段发生在公元1890年前后, 南东段则发生在公元1948年, 显示出与段落之间应力触发作用有关的地震破裂事件沿断裂带单向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阿尔金构造系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逆冲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阿尔金构造系中,阿尔金走滑断裂具有逆冲分量。文中将阿尔金构造系的逆冲活动分为西、中、东3段描述。西段从阿依耐克至车尔臣河河口,阿尔金南缘断裂具有逆冲活动迹象,在山前发育了规模较小的逆冲断层,有较新的地貌面被错动;中段从车尔臣河河口至拉配泉一带,在阿尔金山北缘发育大规模的逆冲断层,有较新的地貌面被错动;东段从拉配泉至宽滩山,逆冲断层有2种形式,此段阿尔金北缘断裂有逆冲分量,同时在阿尔金山北缘及山前冲洪积扇上发育逆冲断裂。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中段及东段逆冲速率<2mm/a。中段西部江尕拉萨依地区自16kaBP以来逆冲速率约为0.33mm/a,中部米兰桥一带自32kaBP以来的逆冲速率约为1.42mm/a。东段最大的逆冲速率在近中部的团结乡,自约5.31kaBP以来达到约1.81mm/a,向东西两端有减小的趋势,在西部柳城子自约72.36kaBP以来的逆冲速率为0.57mm/a,而东端的红柳沟自约8.99kaBP以来仅为0.05mm/a。团结乡地区约自19kaBP以来,逆冲活动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地貌年代是新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川滇块体北东边界构造带所在的区域气候变化过程和地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利用众多的年代学数据,从区域尺度对地貌的年代、形态和物质组成等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区冰川地貌、河流阶地和冲洪积扇的演化特征,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化与区域性地貌演化存在的内在对应关系.气候变化产生的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变化控制了该区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的演化.区域内冰川地貌主要是末次冰期的产物,对应于末次冰期两个冰阶,河流作用在7~10ka和1~5ka两个阶段改造末次冰期堆积地貌形成相应的侵蚀地貌.主要河流阶地发育对应于降水量剧烈变化的气候过程,其中形成三级阶地而的流水下切作用最强,随后堆积的深厚物质是二级阶地的主体,并一直没有被后期流水下切作用蚀穿,与气候变化的强度等特点对应.区内冲洪积扇主要有3个堆积时期,即3~5ka,7~10ka和20~25ka,主要发育在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大量的碎屑物形成并短距离搬运堆积.将区域分析综合的结果应运到康定南团结乡附近的地貌分析,可以很好的理解该区的地貌演化,用侵蚀改造的地貌演化结论否认了以前的堆积地貌认识,理清了地貌发育的年龄序列.综合分析与应用的结果表明,区域气候-地貌-构造系统研究对于活动构造年代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利用钻孔构造地层学和年代学资料鉴定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长期活动习性的一种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通过夏垫断裂上下盘东柳河屯 1,2号钻孔地层剖面年代学的测定和岩性的分析与对比 ,定量地恢复了距今 2 6ka以来断裂上下盘的差异沉积历史和垂直错动过程 ,建立了鉴别古地震的构造地层学标志。在此基础上 ,将断裂两侧的累积垂直位移量作为定量约束条件从新到老恢复到每一次地表破裂型地震错动前的状态 (扣除后期的同震垂直位移量 ) ,可识别出 11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指出夏垫断裂上的地表破裂型地震复发行为与古气候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气候极度寒冷的末次冰期间亚冰期和鼎盛期 (距今 19 3~ 2 6ka)共发生 6次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 ,这一时期是夏垫断裂地表破裂型 (古 )地震丛状群集期 ,复发间隔介于 90 0~ 190 0a ,且多数仅 90 0~ 12 0 0a。末次冰期鼎盛期晚期到冰后期 (距今 0~ 19 3ka)的地表破裂型 (古 )地震服从准周期复发模式 ,复发间隔明显地增长 ,包括公元 16 79年三河 -平谷 8级地震在内的最近 5次地表破裂型(古 )地震的复发间隔介于 370 0~  相似文献   
58.
板泉盆地是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右旋走滑运动产生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典型的拉分盆地,其沉积历史记录着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运动的起始时间和演化过程.文章利用地震反射勘探、钻孔探测和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方法揭示了板泉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解析了拉分盆地与走滑断裂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了郯庐断裂右旋走滑的起始时间及构造意义.研究表明板泉盆地经历了前拉分弱裂陷、同拉分伸展和后拉分沉降三个演化阶段,反映了控制盆地发育的郯庐断裂带微弱活动、活动增强和活动性向盆地中央迁移的演化过程.盆地的沉积充填对盆地遭受的幕式拉分伸展作用有着明显的响应,盆地内白垩系基底之上保留了强烈拉分前因局部裂陷作用而缓慢堆积的薄层中新统泥岩,走滑拉分开始后盆地内依次充填了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地层.华北地块内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晚期最新的构造运动以幕式右旋走滑为主,这种变形样式开始于(4.01±1.27)Ma.华北地区新生代晚期以来的最新构造变形受控于青藏高原东缘晚中新世以来的挤出造山作用,六盘山构造带向东推挤和秦岭断裂带的左旋剪切作用,使得华北地块区内次级地块发生“书斜式”推挤旋转变形,这种构造变形样式自~4.01Ma扩展至...  相似文献   
59.
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五大连池地区火山的喷发时代、活动时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过剩氩这一问题,对已有的年龄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了五大连池地区火山岩中橄榄石含量对年龄数据的影响程度,即当样品中细晶橄榄石含量在5%左右时,对200 ka左右的年龄结果,其影响程度在5%以下。根据已有的同位素测年结果,将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喷发时间分为1.3 Ma、0.9~0.8 Ma、0.6~0.45 Ma、0.38~0.24 Ma、0.16 Ma、0.09 Ma和270 a 7个时段;根据喷发时段,可以得出五大连池火山群活动自中更新世以来其喷发间隔大约为70~80 ka。  相似文献   
60.
中、新生代火山岩年龄测定中的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近20年的工作积累, 本文了介绍中、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研究中 不同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及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还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在年轻火山岩年龄测定方面的一些最 新尝试,并利用一些成功的实例加以说明。指出各个测年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用,在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已经有可能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比研究,以求得到真实可靠的年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