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7月1 1日 0 7时 3 6分 ( UTC)在我国台湾地区( 2 3 .7°N,1 2 2 .2°E)发生了 MS5.9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 6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1 0 4°,倾角 79°,滑动角 1 78°;节面 :走向 1 94°,倾角 88°,滑动角 1 1°。应力轴T轴 :本征值 1 .9,方位 59°,仰角 9°;N轴 :本征值 0 .4,方位 2 0 2°,仰角 79°;P轴 :本征值 -1 .7,方位 3 2 8°,仰角 7°;标量地震矩 :M0 =1 .0× 1 0 18N· m。矩震级 :MW=5.9。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  相似文献   
8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北京时间 3月 3 1日 1 4时 52分在我国台湾地区 ( 2 4.4°N,1 2 2 .1°E)发生 MS7.5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7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2 3 9°,倾角 49°,滑动角 91°;节面 :走向 58°,倾角 41°,滑动角 89°。应力轴T轴 :本征值 0 .92 ,方位 1 62°,仰角 86°;N轴 :本征值 -1 .1 1 ,方位 59°,仰角 1°;P轴 :本征值 -5.3 1 ,方位 3 2 9°,仰角 4°。标量地震矩 :M0 =2 .8× 1 0 2 0 N· m。矩震级 :MW=7.5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002年3…  相似文献   
83.
S.  Stein  E.  Klosko  顾瑾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7,(1):66-78
引言在对固体地球多数大尺度过程的思考时板块构造概念框架的应用和我们对板块构造的现今理解深化中,天然地震学承担了重要角色。板块构造说神奇般的发展中,根据Uyeda(1978,2002)、Cox(1973)、Menard(1986)的观点,地震分布对板块边界和它们的运动提供了某些最强有力的证据(如,I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年报》中测定震级ML时所用的区域地震图中水平向的最大振幅及周期资料,研究了地壳内横波的衰减及介质品质因子Q0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整个区域平均的Q0值为367,以华南地台最高,为460,塔里木盆地为442,鄂尔多斯高原为419,华北地区最低,为294,其次是川滇地区为295. 由这个结果可知,Q0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特征,在构造上稳定的克拉通地台,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华南地台等具有较高的Q0值;而构造上活动的强烈剪切变形带和新生代扩张盆地,如川滇地区和华北断陷盆地往往是Q0值低的地区,这和Pn速度分布特征也很相似,在Pn速度高的地区地壳Q0值亦高,在Pn速度低的地区Q0值亦低.  相似文献   
85.
由震源谱推断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破裂特性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仕勇  许忠淮 《地震学报》2000,22(2):113-124
分析了1997年伽师强震群中12次MS5.0地震的P波和S波位移谱,用遗传算法和目测法联合计算了这些地震P,S波震源谱的拐角频率,并由此推算出这些地震的震源尺度和静态应力降(以下简称应力降).根据观测震源谱拐角频率的方位性变化特征,对相关地震的破裂方向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如下:① 伽师强震群中6级强震的震源破裂尺度在10~16km,5级地震的破裂尺度在6~10km,个别5级地震的破裂尺度超过10km;② 伽师强震群中,中、强地震的应力降均在0.1MPa左右,这种显著偏低的应力降特性表明,该强震群震源区积累的应力释放缓慢,这意味着伽师强震群活动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③ 应力降大小与相应地震震级大小存在统计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可清楚地看出,正断层型地震的应力降整体低于走滑型地震的应力降;④伽师强震群中6 级强震的震源谱拐角频率有一定的方向性,震源谱拐角频率方位分布图显示出这组强震的破裂机制较为复杂,无一致的破裂方向.   相似文献   
86.
地震破裂时-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 1 990年 4月 2 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境内发生的 MS6.9地震及其强余震为例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和宽频带波形资料 ,探讨了地震破裂时空过程的研究方法。首先 ,我们用频率域矩张量反演的方法 ,分别反演了 MS6.9的主震及其强余震的矩张量 ;然后 ,分别以几个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 ,对MS6.9地震的长周期和宽频带记录进行反褶积 ,提取了 MS6.9地震的远场震源时间函数 ;最终 ,我们新发展了一种在时间域反演断层面上位错非均匀分布的方法 ,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共和 MS6.9地震破裂的时空过程。1 长周期波形资料的反演关于 1 990年…  相似文献   
87.
许力生  严川  张旭  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009-4027
人工地震的激发时间和震源位置是已知的,因此,用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检验地震定位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了检验逆时成像技术的实用性,我们收集了10次人工地震的观测资料,5次气枪和5次化学爆破.气枪记录台网的孔径20 km左右,而化学爆破记录台网的孔径200 km左右.首先,通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比较,从已有速度模型中筛选出两种较好的模型,然后,利用筛选出的两种模型分别对10次事件定位,并通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比较以及测定值的不确定性分析挑选出最佳模型,与此同时确定出最佳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在现有最佳速度模型情况下,气枪与化学爆炸的震中偏差均在500 m左右;气枪震源深度的偏差在100 m左右,而化学爆破震源深度的偏差在200 m左右;化学爆破的激发时间的偏差在0.06 s左右,而气枪的激发时间的偏差较大,约在0.4 s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局部水域的较低波速所致.由此可见,利用逆时成像技术能够在合理的准度和精度水平上确定发震时刻和震源位置,甚至包括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88.
引言慢地震是指以几小时到几个月的时间尺度缓慢地发生了有限的断层位移、但没有地震波辐射的断层慢滑动事件。由于有人将震源过程慢、但仍辐射地震波的地震(常常是与发生海啸有关的地震)称为慢地震,所以不辐射地震波的慢地震有时被称为"静地震"。  相似文献   
89.
JGR杂志97卷B8期是世界应力图项目的专辑。该专辑总结了1986年至1990年期间国际合作研究世界板内应力场的新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0.
使用2002年M7.9阿拉斯加迪纳利断层地震(DFE)周围的地震形变和无震形变的观测资料,检验了余滑应该伴有颤动的假设。余滑比自发慢滑动发生得更频繁,而且已在更广泛的构造环境中观测到了。因此,伴随余滑的颤动存在与否能提供有关颤动生成的新线索。我们还搜寻了前兆颤动,即假定加速滑动导致破裂的证据。我们的搜寻在迪纳利断层地震前5天及其后3个月内的几个时段均未得到颤动。这种否定结果和一系列其他观测结果,或许都可用破裂穿透到假定的闭锁区以下到达摩擦过渡区内来解释。尽管并非独一无二,但这种解释确证了先前巨大逆冲断层和转换断层地震破裂完全延展到过渡区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