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影像匹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将全数字摄影测量应用于计算煤场煤堆体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论述了普通数码相机影像匹配方法和数学模型,系统的物理模型在实验室内得以验证和实现。  相似文献   
22.
谢宝海  杨清玲 《青海气象》2003,(1):41-42,47
本文通过对虹吸式雨量计调试和常见故障的分析,介绍了虹吸式雨量计的调试、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为更好地使用该仪器、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3.
非稳态断层形变及其信息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万举  谢觉民 《地震学报》1997,19(2):181-191
根据对首都圈75项断层形变监测资料的多年分析提出,在地壳形变的失稳阶段的断层形变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持续1~2年或更长时间的中期形态变化;二是尺度为1~3个月的快速形变事件.上述两类变化当以群体变化形式出现时,可能与华北地区的强震活动有关.本文用信息合成的方法提取单项断层形变的共性特征,并探讨其与地震孕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成昆铁路蒲坝小龙滩泥石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6-7月,成昆铁路蒲坝小龙滩沟5次暴发泥石流。因山前区古泥石流堆体“复活补给了大量物质酿成了成昆铁路近年较大的一处泥石流灾害。本文从降雨,河槽侵蚀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成因探讨,并提出了以疏导工作防止泥石流改道,控制古堆体活动为主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5.
辽南庄河——凤城断裂构造变形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河-凤城断裂走向北东,形成于早中生代,属辽南区域性壳断裂构造,规模大,变形强,活动期次多,对成岩成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应变软化在甘肃红柳河辉长质糜棱岩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的辉长质糜棱岩发现于甘肃北山红柳河蛇绿岩套中。在简单说明了糜棱岩的地质背景及特征、描述了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特征之后,重点对糜棱岩形成过程中的应变软化机制作了论述。探讨了软化岩的存在、组构调整、粒度缩小,长石的动态重结晶,水以及主导变形机制的不断调整与转化等应变软化机制,在应力作用下使岩石逐步软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得出这种糜棱岩是在拆离剪切作用下,应力在蛇绿岩中的软化岩石辉长岩中集中,从而形  相似文献   
27.
山西地堑系的最新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6—2001),分析了山西断陷带的水平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主压应力场的方位角为72°,断裂两侧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2001年的运动显示,代县附近是差异活动的分界区段。  相似文献   
28.
笔 者 结合 工 作 实 践 ,概 述 了 马 家 沟 井 田 范 围 内 断 层 发 育 的 特 点 及 其 基 本 规 律 ;重 点 分 析 了F2断 层 的 赋 存 特征 ,简 要说 明 了根 据断 层赋 存 规律 对生 产 的指 导作 用 。  相似文献   
29.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