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1990年8月对长白山云雾降水的考察资料.分析了云水和雨水的PH值、电导率以及化学组分,云雨水酸度呈弱酸性,但也出现了PH值低于5.6的硫酸盐水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42.
申家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
钟永新 《贵州气象》1995,19(5):34-35
目前地面气象观测是以精确数学及经典二维逻辑作导向的。本文通过模糊集合率揭示地面气象观测的模糊性,结合模糊逻辑出处理模糊气象要素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44.
地质思维的物质观和时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它们伴随地壳运动在时间,空间上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研究和总结这些规律,必须动用正确的地思维。作者基于这种观点,结合具体实例,文中阐明了地质现象存在和发展的三个原理:层次原理、循环原理、重复原理以及三者的关系,同时指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地质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利用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内该区域内全部31个农业气候站点1991~2013年50cm层土壤湿度(体积含水量)旬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EOF空间分解方法,详细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认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层土壤湿度多年平均的空间大小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2)1991~2013年季节平均中,中层秋季的土壤湿度整体最高,夏季土壤湿度的低值区范围最大,反映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的独特性。(3)中层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有明显的“南升北降”空间分布特征,相应线性趋势分析和EOF的结果也同样印证了这一主要特征。(4)50cm的年际变化较稳定且波动趋势较小;整体的土壤湿度以夏、秋季最高,春、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46.
第六篇介绍了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1981年5月25~29日在巴尔的摩举行的春季年会的概况并对这次年会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7.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49.
对滇藏铁路三江段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化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藏铁路三江段东起云南省丽江城,西至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城,是铁路建设最艰难的地段,特别是工程地质问题纷繁复杂。通过作者近几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对该区基础地质问题的一些新认识,据此从根本上来认识铁路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三江地区广泛分布的地层岩性是古生界灰岩和中生界砂质泥岩,灰岩往往呈岛状被中生界砂质泥岩所围陷,以及燕山晚期岩浆岩。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不密切,调查中未见区域性大断裂迹象。综合分析三江段存在的深层次铁路工程地质问题有:灰岩区岩溶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碎屑岩区易溶盐析出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坐滑体内工程地质问题、地震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高地温区工程地质问题和劈理化带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各类工程地质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工程地质问题严重的地段有玉龙县拉市海至香格里拉县虎跳镇街段、德钦县白马雪山段、德钦县梅里雪山段和八宿县冷曲段,对这些地段的工程地质问题应开展深入研究并采取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50.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ill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