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11.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在平行和垂直水流方向随布设间距变化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模拟了双礁体分别在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1.5L、2.0L,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2.0L、3.0L、4.0L时的水动力场。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模与物模相同工况下,即双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1.0L、2.0L、3.0L时,数值模拟的流速值和阻力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均与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反比。当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时,流场效应最佳;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随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正比,前方礁体阻力系数变化幅度较小,后方礁体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4.0L时,流场效应最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单位鱼礁布局设计和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孔间电磁波CT法不仅在岩溶探测以及岩浆岩地层岩石风化界面的探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左江电站坝基岩浆岩地层的霏细岩,岩石中含石英、长石、蒙脱石等矿物,加上应力作用易隐存风化界面及软弱夹层,直接影响坝基安全。提出运用不断改进的孔间电磁波法及CT处理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反演成像,结果显示,实际观测的吸收系数值与岩样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在所探查的3对钻孔剖面,数字图像清晰给出了岩石结构和风化层界面深度,结果已得到钻探验证,为左江电站坝基帷幕灌浆深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3.
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确定的土地利用新要求,耕地集约利用是国家实现粮食和建设保障的条件。利用规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耕地集约利用受人均耕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直接影响,在区域分异上表现为渝西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低于渝东南片区。针对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变化规律,从树立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判观念、认清耕地集约利用短板、优化耕地集约利用空间、挖掘耕地农业利用价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农用地和其他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4.
应用三分量地震数据反演煤系地层孔隙含水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芦俊  王赟  赵伟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734-1740
地层孔隙水含量的计算主要受地层孔隙度与孔隙含水饱和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煤层及其顶底板岩芯物理测试与孔隙度测量,可以获得煤系地层岩芯的孔隙度与岩芯纵、横波速度的经验公式;结合三分量地震勘探获得的纵波与横波速度,能够计算出煤系地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的计算通过实验室岩电参数测试和阿尔奇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结合淮南某矿区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及岩样的岩电试验,实现了三维空间煤系地层孔隙含水体积百分比的精确计算.该预测方法与传统的、钻孔控制的地下水评价方法相比可以提供相对精细的、三维空间的、定量化的煤系地层孔隙相对含水量,对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开采中所涉及的地下水分布规律预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 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相似文献   
116.
地表组分温度比像元混合温度具有更强的物理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定量遥感反演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马尔可夫链和最大后验准则地表温度尺度转换方法,结合静止气象卫星数据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通过模拟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地表组分温度反演进行分析和验证。在研究过程中,地面被简化为由植被和土壤两组分组成,同时假设邻近像元的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相同。鉴此,本文通过模拟构建20×20像元大小的静止气象卫星混合像元图像,并对各像元各时刻温度添加均值为0标准差为2K的随机误差,最终应用所提算法估算各像元各时刻的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大小。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演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且误差基本控制在2K以内。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算法的适用性及其对混合像元温度误差、植被覆盖度误差,以及邻近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范围的敏感度。分析结果再次证明,该方法对混合像元温度误差和植被覆盖度误差都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在最大温度误差条件(均值为1.8K,标准差为5K)和最大植被覆盖度误差(均值为0.18,标准差为0.2)的条件下,各组分温度的估算精度分别能控制在3K和2K以内,满足精度要求。但是,由于组分温度初值的确定方法,对所计算窗口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范围有较强的敏感性,反演结果与植被覆盖度变化范围相关,要求窗口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范围足够大才能满足初值估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7.
成山头处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成山头站的风对黄海海面风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本文使用2005年10月—2010年9月NCEP再分析资料(1o×1o)和实况观测资料,采用动态学习率BP网络(前馈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网络)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在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解释释用基础上,针对成山头站进行了24 h和48 h模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BP网络模型对成山头站的风力预报相对T639模式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28.2%(24 h)和19.7%(48 h)。对容易致灾的6级以上大风准确率提高显著,尤其是在T639模式对8级以上大风完全漏报情况下,BP模型在24 h仍有25%的预报准确率,48 h能达到50%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8.
刘伟  甘伏平  赵伟  陈玉玲 《中国岩溶》2014,33(1):118-122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开展了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对称四极电测深能直观地反映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和低阻异常的深度,微动技术能定性地判定地下暗河和岩溶破碎带在地表的平面投影,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圈出塌陷,以及引起塌陷的溶洞、地下河、断层破碎带及软土分布范围。地下暗河或岩溶破碎带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上反映为低阻正交点异常,极距为45 m时正交点附近电阻率值约为250 Ω?m;在微动H/V比值谱上反映为H/V极大值异常,极大值特征频率在2~6 Hz之间。依据2测线上的高密度电法和微动异常显示,圈出了两个易塌陷区,经对其中的一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异常区覆盖层下42 m 厚的灰岩地层中钻遇溶洞8个,其中最大的高达5.7 m。   相似文献   
119.
赵伟  刘涛 《气象》2009,35(11)
2009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20.3℃)偏高0.6℃.福建、广西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5mm,接近常年同期.浙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月内,热带风暴天鹅、台风莫拉克先后登陆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气象干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重庆、云南、河北、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等地遭受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20.
两类天气预报评分问题研究及一种新评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预报评价的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 对常用的几种两类预报评分方法进行分析, 指出其应用的局限性, 得到一个判定所作预报水平是否高于随机预报、具有预报技巧的简易判别式; 提出评分权重的概念, 指出以往评分存在问题的根源是评分权重分配不当, 使评分结果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评分无可比性, 进而提出一种考虑了评分权重的新评分方法。新评分方法满足预报评价的原则, 侧重于对两类事件中事件概率较小一方预报效果的评估, 评分结果不受事件概率影响, 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比其他方法优越, 能更准确地反映预报水平, 使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预报评分可进行比较, 是一个通用的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