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利用198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ERA5月平均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分析中亚前期5月土壤湿度异常对后期6月局地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亚春季逐月土壤湿度总体表现为北部和中部高、西南和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4月土壤湿度年际变化的大值区主要位于中亚西南部;中亚北部土壤湿度在3月呈显著增加趋势,4—5月显著减少;中亚西南部3月土壤湿度显著减少。(2)中亚中部地区5月土壤湿度异常与当地6月的降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通过95%信度检验。5月土壤湿度正异常可以持续到6月,导致6月局地蒸发量增加,大气可降水量增多;同时地表向上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减少、波恩比减小,进而导致大气边界层降低、低层大气湿熵增加、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大,有利于降水天气的发生。(3)前冬Ni?o3.4指数与中亚中部地区次年5月土壤湿度和6月降水异常都呈显著正相关,5月土壤湿度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影响次年6月中亚中部地区降水异常的重要媒介,但土壤湿度可独立于ENSO影响6月降水。  相似文献   
92.
对北京平原区南部大兴榆垡镇420m 深的PGZ01孔岩心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14C测年、介形类组合和孢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Matuyama(松山)/Gauss(高斯)和Brunhes(布容)/Matuyama(松山)极性界线分别位于280m和78.35m处,钻孔底部已经进入Gauss正极性带;取280m处Matuyama/Gauss极性界线作为第四系下限,显示可能的永定河泥石流-冲积扇在第四纪之前即到达了北京平原南部,但是华北平原上新统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厚层棕红色黏土在Olduvai(奥尔都维)极性亚带之上即已出现。(2)结合AMS14C测年,尝试将约60m以上地层的氧化-还原状况,与对古季风影响反映灵敏的沿海平原钻孔同样深度地层进行对比,继而确定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底界深度分别位于56.60m和18.95m。(3)MIS5(海洋同位素阶段)以来的特征沉积物,与沿海平原钻孔地层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也有8~4ka期间史前大洪水的影响。本研究为廊(坊)固(安)凹陷西北边缘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活动断裂以及区域差异构造沉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地层格架,对理解晚更新世以来古季风变化的环境效应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93.
通过1根钢筋混凝土柱和8根不同构造措施下SRC-RC转换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SRC-RC转换柱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了试件的主要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探讨了不同构造措施对SRC-RC转换柱抗震性能的影响,为合理确定SRC-RC转换柱的构造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尺度几何特征向量的变化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多尺度影像分割将变化检测从传统的像素光谱空间转换到对象尺度空间,利用多尺度分割形成的几何特征向量进行变化检测。以陕西省渭南市为研究区域,使用本方法检测该区域2002~200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从变化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其他传统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95.
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是从更广泛的视角进行区域/流域尺度的水资源核算,以水资源循环模拟揭示区间、行业、部门间的水利联系为基础,在核算水源上为广义水资源;在核算对象上为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系统;在核算指标上包括行业、部门和区域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界定了不同用户蒸发蒸腾消耗水分的高效和低效部分,提出了包括人工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用户、不同部门和区域整体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核算指标体系。以宁夏平原区为例,进行了现状区域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用核算研究。  相似文献   
96.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部51号文对新一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要求通过3条界线和4类分区实现对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的目标。本文以51号文最新要求为依据,结合国发[2007]21号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2008年新“三定”方案中关于编制并组织实施国土规划的相关精神,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核心,通过讨论土地分区相关理论,理清国土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类分区衔接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并依此在市县乡这一空间尺度内,对新一轮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借助土地空间分区实现空间布局引导和结构指标控制的分区目的、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7.
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总体技术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勇  武昊  王中祥  朱杰 《测绘通报》2019,(9):121-127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应急测绘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应急测绘装备和技术水平取得了巨大进展,构建规模化、协同化、覆盖全国的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已成为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应急测绘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提出了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的总体架构、建设内容设计和系统接口设计,讨论了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和下一步努力方向。相关研究可为进一步做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科学统筹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欧洋  冯杰  赵勇  贾定宇  高文利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1):4635-4646
为分析同时考虑退磁和剩磁对磁测数据解释的影响,探讨了利用有限体积法求静磁场数值解的方法.从静磁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导出了有限体积法控制方程的离散表达式,对边界条件近似处理后求解方程组得到磁异常.通过与退磁改正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得到忽略剩磁的相对误差与科尼斯布格比(Q)相关;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长方体模型在无地磁场情况下的磁异常和内部磁化强度,从数值模拟上说明剩磁也需要进行退磁改正,并表明退磁作用对剩磁的影响不仅与磁化率相关,而且与剩磁的方向和磁性体的形态相关;组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退磁作用对剩磁的影响还会因为临近强磁性体的作用发生改变.在青海灶火河西工区的应用说明,开展同时考虑退磁和剩磁的解释方法对准确识别强磁性岩体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王天竺  赵勇 《高原气象》2021,40(1):1-14
基于1979-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海表温度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青藏高原地区149个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新疆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全疆81站逐月降水资料等,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和热带印度洋加热对新疆夏季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为评估DSG1型和DSG5型国产降水现象仪在测量降水方面的性能。【方法】挑选鲁南地区降水过程、强度和持续时间较一致且相邻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不同型号的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2017年9月—2020年8月5年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型号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的差异。【结果】(1)两种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时间基本相同,但DSG1型和DSG5型比自动气象站分别偏多约2.2%、3.7%;(2)两种降水现象仪分钟降水量、小时降水量和日降水量都比自动气象站偏小;(3)在中等降水强度及以下,两种降水现象仪观测的降水量大小基本一致,但降水强度较大时,降水量大小不一致且分散;(4)两种降水现象仪与自动气象站的分钟、小时和日降水量差值百分比均值变化不同,说明其在测量降水方面性能略有差异。【结论】由于测量原理和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不同于自动气象站雨量计,这两种降水现象仪在观测业务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对降水开始和结束时刻记录的更早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