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由于近几十年来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近海海洋环境较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认知近海海洋环境特征、变化和控制因素对于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海洋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东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海洋区域之一,存在独特的环流系统,孕育了大河口、上升流和黑潮三个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其海洋科学研究对于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东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围绕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一主线,重点总结了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东海区域海洋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呈现新的变化格局;长江径流输入、黑潮北上及其入侵陆架是东海三大生态系统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除主要的环流结构外,穿刺锋面和跨陆架海流是连接东海内陆架和外陆架水体的主要动力过程,并促进了碳等重要生源物质的跨陆架输送。相关研究在海洋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数据不足、研究领域不够广泛等挑战。东海海洋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均较大,且存在近岸富营养化、大河口低氧现象等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河口与边缘海区域,大量陆源风化产物的输入和强烈的有机物再矿化作用加速了自生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生成,这一过程与陆地风化作用相反,被称为反风化作用(Reverse weathering)。反风化作用所导致的自生矿物形成通常在短时间内完成,被认为是平衡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控制海洋中元素平衡的重要过程。反风化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直接观察法和化学检测法,前者主要用于自生矿物的结构和元素组成的分析,后者则用于自生铝硅酸盐矿物等定量的研究。反风化作用对海洋环境中碳、硅、常量离子(F~-,Li~+,Na~+,K~+,Ca~(2+)和Mg~(2+)等)和金属元素(Fe,Mn和Al等)等的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并促使它们在海洋沉积物中长久埋藏。富含金属氧化物的风化产物的输入,大量易降解有机物和生物硅的沉降,强烈的再矿化作用和次氧/厌氧的成岩条件使得河口与边缘海区域成为反风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中秦岭地带重力异常特征及地壳结构的探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榆林—重庆鱼泉综合地球物理大断面中在陕西户县经中秦岭至镇巴测段的重力场给以分析和探讨.文中给出了中秦岭造山带(或中秦岭块体) 的地壳密度结构、Moho界面深度与山根构造特征.并重点分析研究了本测段的重力异常在其地壳结构与构造解释中所明显反应的断裂构造(带).即中秦岭北侧断裂构造带;中秦岭中部断裂构造系;中秦岭南侧的宁陕断裂构造带;安康(石泉西南)断裂构造带;芭蕉口断裂构造;城口断裂构造带北延段;镇巴断裂构造带;鱼渡断裂构造和铁溪断裂构造.并对各断裂构造带对应的重力异常段计算其水平方向导数Vxz,给出了断裂构造的分布位置、形态、倾向等要素.最后从重力学角度对中秦岭造山带的地壳结构与断裂构造具有的衔接与过渡特征作了相应的探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2015年3月和7月长江口盐度梯度下CDOM的分布、组成、来源及河口混合行为等。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共识别出两类4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60,375/490 nm)、C2(365/440 nm)、C3(330/400 nm)及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4(295/345 nm)。结果表明,3月和7月,4种荧光组分的分布模式与总荧光强度都基本一致:从口内到口外,先升高后降低,且4种组分都在河口呈现不保守混合行为,在最大浑浊带处存在添加过程,达到峰值,在口外有去除过程。3月腐殖化指数HIX范围在1.12~7.19,而7月HIX的范围在0.87~6.71;生物指数BIX在3月范围在0.76~1.11,7月为0.62~1.15,表明3月CDOM的腐殖化程度较7月高,而自生贡献比例较7月略低。3月吸收系数α(355)的平均值为0.55 m-1 ,7月的略高,为0.61 m-1,表明7月长江口CDOM的含量略高。光谱斜率比值SR的季节性变化不大,都是近岸低,远岸高,表明CDOM的平均分子质量从口内到口外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NOAA-AVHRR数据在吉林省东部林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利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林火监测的原理和4种方法。针对吉林省东部的森林火灾,运用4种方法进行了火点信息提取与分析,最后对阈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取精度达到了89.2%。分析了NOAA-AVHRR应用于林火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自60年代初期将地震台阵的方法和技术用于检测微弱地震及侦查地下核试验的地震信号以来,利用地震台阵技术和方法所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及地下核试验侦查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年来,台阵观测实践和结果也说明了地震学方法是侦查地下核试验的主要方法,地震台阵则是地震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3S技术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3S技术为评价指标空间化表达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定量、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的参数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统计指标和地理空间指标空间化的过程和方法;论述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存在的问题,对河北坝上地区2008年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化。空间化结果在空间上连续分布,基本符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骆驼蓬 Pegannum harmala、唐古特白刺Nitrari tangutoru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驼蹄瓣 Zygophyllum fabago 和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对这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并且种子萌发对光、暗的响应随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5种植物在不同条件组合下的最大萌发率,拟定出了种子萌发的最佳贮藏条件和萌发条件:①湿-冷贮藏能使骆驼蓬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此时对光照没有明显的要求;②多裂骆驼蓬种子经过80 d湿-冷贮藏后在光下能达到很高的萌发率,同时,其80 d干-冷贮藏后在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接近同样的效果;③唐古特白刺种子更适合光下萌发,在湿+低温+光照处理下,种子经过三个贮藏期后均具有较高的萌发率,而干-冷贮藏种子只有冷藏80 d后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④泡泡刺种子适合干-冷贮藏,对光照没有要求;⑤驼蹄瓣种子在干、湿贮藏后,其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暗条件下萌发率略高于光条件下,并且达到最大萌发率所需要的冷藏时间短(20 d),而在光下则需要较长的冷藏(80 d 以上)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目标匹配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理空间数据的作用,扩展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多种来源的、表达同一区域的空间数据进行集成,或利用新近(或现势性高)获取的空间数据对旧的(现势性低)空间数据进行更新。在实现多种空间数据集成或更新过程中,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对不同的空间数据集进行匹配,以寻找匹配目标对,进而探测不同空间数据集的差异或变化。目前,已提出了许多种匹配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或不足。鉴于此,本文系统地回顾已有的空间目标匹配方法,并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比较,以利该方法的未来发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0.
呼图壁地震前巴伦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显著压性短临异常变化,排除仪器、气象及环境等干扰因素,认为该异常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利用超限率和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提取该异常,结果显示,信号集中在1 440~10 min频段,NS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85×10-10,EW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40×10-10。探讨此类异常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