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辉  杨青  胡饶  赵振  孙从军 《物探与化探》2013,(6):1114-1119
对一个有近40年历史的废弃加油站,分别使用探地雷达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同时布置了4口监测井进行取样分析,以验证两种方法探测石油烃类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s)污染物的准确性。测量结果明确显示了污染源及其扩散范围。实际应用证实了探地雷达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在加油站及类似场地用于环境探测。  相似文献   
22.
根据青海省国有地勘队伍和行业工作近年来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青海省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建设,行业工作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3.
根据海城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后地震裂缝分布和形变测量结果,结合震区的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海城地震孕育的地球物理环境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P_n波走时残差方法求得松潘——平武地震前,某些台站的P_n波走时异常,并做了简单讨论。一、问题的提出地震前震源区波速变化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十年来,随着地震予报研究的迅速发展,波速比V_p/V_s随时间的变化,作为地震予报的方法之一,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海城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振  李欣 《中国地震》1995,11(1):62-71
本文使用简化的能流模型(Frankel,A.et al.,1987)研究了海城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尾波衰减及介质Q值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求得的尾波Q值基本上是介质非弹性吸收的度量;海城7.3级地震前震的Q值较高,约为500,震后显著降低至380,但5.9级最大余震震源区的Q值仍与大震前相同。这可能说明大震发生时该处介质并未破裂。最大余震发生后,整个震源区的平均Q值降至344。但地震前后介质Q值发生明显变化的范围并不大,直径约为20km。  相似文献   
26.
甲醛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因其对人体健康影响严重而备受关注.室内绿植对甲醛去除有重要作用,而光照强度的改变会影响植物甲醛净化能力.本研究以9种常见亚热带室内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箱甲醛密闭熏蒸法,对比研究植物对甲醛的净化能力,进一步探讨了光照和甲醛初始浓度对植物甲醛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植物都具有...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海城MS7.3地震震源机制、余震分布和MS5.6地震震源位置变化的分析认为,海城MS7.3地震震后产生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可能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力源,并结合震区地壳的地球物理性质和这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和邻近地区的地震形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29.
前言九条岭地区是甘肃省近年来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本文着重介绍该区小震活动特点,並结合地质环境、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及古浪大震影响的分析,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青海乐都爆破的地震观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79年6月4日青海乐都爆破甘肃、青海两省地震台站的记录资料,计算了两省部分地区的平均地壳厚度和平均地震波速度,并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