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干热谷地区的研究中,大都根据海拔高度划定干热谷气候区的范围.而实际上,干热谷景观同时受地形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单纯利用高程信息划分干热谷景观区,而没有考虑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显然难以正确地识别不同的自然景观.本文以最为典型的元谋干热谷为例,首先利用多波段混合运算方法提取山体阴影区,从而剔除坡向的影响;然后,以DEM数据为基础,针对陆地卫星影像,分别采用土地利用绘图法、陆面温度阈值法和干热指数法(RTVI,Ratio of Temperature and NDVI)三种方法对干热谷景观进行识别; 最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以上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干热指数用于识别干热谷景观区域是最为简单可行的方法; 从研究区域的典型干热谷景观分布特征来看,该景观虽然已远远超出传统高程划分的1350m上限,但是,超出这一上限的干热谷景观斑块相对破碎,水体及植被斑块与干热谷景观斑块交错连接,说明这一区域生态恢复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2.
深圳市断裂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地质、地貌、地球化学、地壳形变、地震活动等多学科研究分析深圳市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指出晚更新世以前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有多期活动,并以后者切截,错移前者为特征。但晚更新世以来至今活动已明显减弱,现今活动微弱。断裂活动对该地区地壳稳定性及其他地质地貌环境没有构成较严重的自然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53.
广东平冈断裂断层气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红梅 《地震地质》1996,18(4):413-41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化探工作,比较确切地查明了平冈断裂在覆盖区的具体部位。对比测值发现,该断裂南西段的规模大于北东段。对断裂的近期活动性.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4.
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水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查明了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塌陷区土地复垦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大柳塔双沟采煤塌陷区为试验区,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采煤塌陷条件下的包气带土壤水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煤塌陷造成塌陷区土壤层位在垂向上倒置、重组,引起土壤粒度、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使塌陷区土壤含水量比非塌陷区显著降低,在不同深度层(0~60 cm)分别减少14.2%~21.9%;在垂向分布上塌陷区土壤水分也表现出较强的变异性,其离散系数在不同深度(0~60 cm)与非塌陷区的差值在19.2%~50%之间。根据试验区0 cm、20 cm、40 cm、60 cm四个层面土壤含水量的Kriging插值等值线图显示,土壤含水量低值区均位于塌陷区内的塌陷坑部位,证明地表的地裂缝、塌陷坑、塌陷洞等塌陷形态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颇为显著。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降低、空间变异性增强直接导致了地表植被生存环境的恶化,地表景观被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5.
三江平原沼泽土中多环芳烃分布及火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沼泽土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沼泽土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沼泽土中共检测出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和芘8种PAHs,其总含量为365.4~975.4ng/g,平均值为(850.7±126.2)ng/g。与中国东北其他地区沼泽土相比,其低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摩天岭雨养泥炭沼泽土中的PAHs含量。检测出的PAHs以低环为主,在不同成分中萘、芴、菲的含量较高;不同采样点中,有火烧迹象沼泽土中的PAHs含量高于无火烧迹象的沼泽土。为验证火烧的影响,进行了土壤热处理后PAHs变化的试验,结果显示,经热处理后的沼泽土中PAHs的总量及各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沼泽土。火烧是影响三江平原沼泽土中PAHs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6.
广州地区活动断裂的特征及其与工程抗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第四纪地质、地球化学、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资料,论述了晚第四纪广州地区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认晚更新世以来,广从断裂、清泉街断裂、瘦狗岭断裂和文冲断裂发生过拉张式活动,但活动较弱,对工程地震未构成较严重危害,但在这些断裂所通过的地了在砂土液化、淤泥塌陷等潜在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7.
高频频率预测方法中国区域的精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及邻近区域高频天波传播的精细化频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ITU-R频率预测方法体系,在应用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76-2006年10个电离层观测站近三个太阳活动周期电离层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充分考虑预测参量随空间位置、昼夜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特性,重建了E层、F1层和F2层OWF-MUF和HPF-MUF转化因子的时空映射.利用中国境内2008年1月6条链路和2012年3月9条链路的观测结果,对本文所述方法和ITU-R建议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所述方法较ITU-R建议方法在预测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善:MUF、OWF、HPF预测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0.28、0.16、0.45 MHz,最大误差降低量为0.90、0.55、1.31 MHz,均方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4.79%、2.97%和4.91%,最大误差降低量分别为10.14%、8.63%和11.75%.  相似文献   
58.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是沿海地区研究第四纪海侵—海退过程的理想场所。基于福建泉州湾沿岸两个第四纪钻孔岩芯(DZ01、DZ02),以地层岩性和岩相组合特征为基础,利用加速器质谱碳同位素(AMS-14C)和光释光(OSL)两种测年方法建立地层年代框架,结合泉州湾现代沉积物具有指相性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运用地球化学元素比值、有孔虫和介形类环境指标判别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地层,对比区域钻孔资料,探讨了泉州湾MIS 3阶段以来的海侵—海退过程。结果表明:Sr/Ba、Mn/Fe在泉州湾不同水深海相沉积物中变化规律明显,适宜作为泉州湾海岸带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物的指相元素,其界限值分别为Sr/Ba>0.16、Mn/Fe<0.23;泉州湾MIS 3阶段以来发生过两次海侵—海退过程。第一次海侵发生于MIS 3阶段,对应区域上的“福州海侵”,其极盛期发生在距今约35 ka;第二次海侵发生在全新世,对应于区域上的“长乐海进”,其极盛期发生在距今约7~4ka。研究成果对于重建海岸带沉积环境变化历史、深入认识海陆相互作用及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