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81.
祁漫塔格研究区位于青海省东昆仑西段。利用遥感数据对工作区进行线、环构造以及岩性等遥感地质信息提取与分析,并建立研究区成矿预测单元。根据ETM 数据与蚀变矿物组合相关的波谱信息,利用比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预测单元进行了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大部分矿点周围都显示了良好的矿化蚀变信息,对研究区成矿预测与建立找矿靶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2.
FG5绝对重力仪及测点3053的绝对重力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FG5型绝对重力仪的历史、设计特点及其重力确定与改正方法,对测点3053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分析了观测数据和结果,给出了几点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3.
在中国重庆綦江区虎山足迹点发现了2个大型恐龙天然足模化石,化石赋存于砂质富集的夹关组的一悬崖底面。它们属于罕见的幻迹,同类足迹也发现于韩国和北美白垩系足迹点。放射状、同心及半脆性形变使这些幻迹具有切断状或网状外观,有时呈现出类似裂断花或菜花的形态。这正是当地“石头开花”民间传说的来源。这些特征表明,造迹者必然是恐龙,同时也清晰地展现了其外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484.
以青海冷湖地区为例,首先对研究区Hyperion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地表真实反射率;再将该地区野外采集的油砂进行光谱测量,得到油砂端元波谱;然后采用波谱角填图法对研究区进行油砂匹配填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油砂资源的分布情况。因此,综合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采集的油砂光谱信息,对我国西部高寒地区进行宏观的油砂资源分布填图,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85.
以安徽旌德-宁国地区大气干湿沉降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6处干湿沉降物样品24件,对大气干湿沉降元素含量特征、通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干湿沉降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加以统计研究,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1)大气干湿沉降元素主要以矿物相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固体颗粒上,且受周边环境影响;2)干沉降中Cd、Se的高含量会对研究区土壤污染造成较大影响,湿沉降中部分样点pH超灌溉水水质标准,所有点均达到地表水Ⅱ类环境质量标准;3)区内重金属元素年沉降通量密度为,As年沉降通量低,Hg、Ni、Pb、Cr、Cu、Cd偏低,Zn偏高;4)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元素通量一般表现为丘陵山区小于城镇及工矿区,主要受燃煤燃烧、尾气排放及人为活动等影响;5)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均为一等.  相似文献   
486.
葛孟琰  马瑞  孙自永  龙翔  邢文乐  王烁  尹茂生 《地球科学》2018,43(11):4246-4255
高寒山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对水资源的评价及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在高寒山区开展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以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温度示踪方法对高寒山区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温度示踪方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监测了研究区两个时段的地温、河水水位、地下水水位以及河床沉积物底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并对温度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了不同位置处河水入渗流速.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水位普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床底部温度在9月份整体低于7月;流速计算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主要为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入渗速率整体介于2×10-6~5×10-5 m/s.温度示踪法在高寒山区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在地下水受多途径补给时,温度示踪法仅指示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而其他水源对地下水的补给还要通过同位素方法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手段进行计算.影响高寒山区河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因素主要有:河水与地下水水位、河床沉积物的水力传导系数与热容.   相似文献   
487.
冯伟  李同录  邢鲜丽 《探矿工程》2012,39(10):45-49
通过对传统的静力触探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改进,介绍了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静力触探的压力数据,利用地上数据采集仪采集静力触探深度数据,数据采集过程中均运用时钟信息进行时间先后顺序和数据的同步匹配,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可将数据存储下来,也可串行传输后把压力和深度数据通过液晶模块显示出来,最后将数据传入上位机管理系统中进行数据的综合处理,并将最终触探曲线显示出来。整个过程具有无缆化、采集精度高、集成度高、存储量大、经济便捷等特点,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改造后的静力触探数据采集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88.
晚更新世黄土渗透性的各向异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燕  邢鲜丽  李同录  徐平  刘树林 《岩土力学》2012,33(5):1313-1318
非饱和黄土的渗透性是非饱和黄土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黄土不同方向的渗透性对确定其湿陷范围和由于水的渗透引起的黄土滑坡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了黄土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机制。以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西安Q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用TEN型张力计测量了黄土试样不同方向的、不同含水率下的吸力;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测量了黄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饱和渗透系数。结果表明,当体积含水率在23%~41%时,张力计沿不同方向插入土样所测吸力相差不大;竖直方向的饱和渗透系数是水平方向的4.02倍。在吸力测量的基础上,根据土-水特征曲线,确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非饱和黄土的渗透系数。得出在黄土不同方向,随着吸力的增大或减小,渗透系数减小或增大;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普遍地大于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当吸力小于57 kPa时,随着吸力的增大,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向渗透系数的差值减小。通过观测黄土的结构,得出黄土结构对其渗透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89.
金英金矿成矿阶段化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地介绍了金英金矿围岩、含矿岩层和矿区构造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脉间的穿切包容关系,将矿床形成划分为4个矿化阶段,即早期硅化石英-金-烟灰色黄铁矿阶段;微细粒硅化石英-金-星散浸染状黄铁矿阶段;重晶石、玉髓-金-赤铁矿阶段和微含金细粒黄铁矿—白铁矿迭加矿化阶段。详细地论述了个成矿阶段每一成矿阶段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490.
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安徽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以及1980年安徽省土壤第二次普查数据对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980年,本区近2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7060228吨。从碳汇、碳源面积衡量,区内碳汇面积较碳源面积多7700km2。区内总体为碳汇区。江淮流域表层土壤中碳储量碳源区主要沿长江带分布,碳汇区主要沿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