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邸凯昌  刘斌  刘召芹  邹永廖 《遥感学报》2016,20(5):1230-1242
对月球探测任务、月球遥感制图技术与产品进行综述。从1958年开始,全世界已开展126次(其中70次成功)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其中月球遥感制图是其必需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月球环境的特殊性,其遥感制图技术与对地观测制图相比具有很大的挑战和更大的难度。目前,中国嫦娥二号轨道器获取的7 m分辨率立体影像是覆盖全月球分辨率最高的立体影像数据,美国月球侦察轨道器LRO任务的激光雷达高度计LOLA数据是精度和密度最高的激光测高数据,LRO NAC影像的分辨率最高(0.5—2 m)但未覆盖全球。在各个探测任务中,基于月球遥感数据和摄影测量技术,已经制作了大量的全球及区域的影像拼图、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等制图产品。对月球遥感制图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探讨了利用国际多探测任务数据建立新一代控制网和进行精细制图的必要性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2.
月球表面的元素丰度是研究月表物质分布的基础数据,可以提供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搭载了一台X射线谱仪,自2010年10月1日发射以来,获得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在X射线谱仪长达7个月的对月球观测期间,发生过多次太阳爆发。文中利用2011年2月16日9时一次太阳M级爆发事件时X射线谱仪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定量反演元素丰度的方法,获得了月球正面风暴洋地区Mg、Al、Si、Ca和Fe的含量。通过各区域的元素含量比较,从风暴洋南部沿飞行轨迹向北,Si含量逐渐升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玄武岩浆的成分差异。Ⅱ区域的Fe含量高于其他5个区域,但Ca、Mg、Al含量低于其他5个区域,说明II区域相对其他地区受高地物质的混染影响较小。月球风暴洋中6个探测区域的元素平均含量分别是Mg 7.3%、Al 8.4%、Si 15.8%、Ca 6.0%、Fe 18.6%。最后,分析了"嫦娥二号"XRS数据反演月表元素含量可能存在的误差。  相似文献   
23.
月球的构造演化:嫦娥月图解释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月球研究资料的整理、综合及嫦娥1月图影像的实例解读和解释,本文介绍并总结了月球的构造及演化研究的若干概念、研究思路和新的观点。通过纲要性勾画,描绘月球不同类型和阶段构造演化的基本轮廓,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月面建造历史和月球演化的历史进行了修正,将月球演化按照其特点三分为冥、古、新月宙/界,并提出建立南海纪/系的主张;以东海Hevelius抛射建造(/东海群)分析为例,主张建立构造一建造综合分析思路;从抛射建造与月面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掘积系统的概念、掘积系统内外带之间划分的新标志即蚀积盂及其所组成的捩侵蚀带(TSZ);在月球表面形貌构造区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月盆、月海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综合,提出月球晚期大轰击(LHB)所造成的月盆开掘期间,具有“轰击漂移”现象,并推测月球LHB过程中出现准对跖翻转;通过对古老月陆区所保存的线性构造解读和构造形迹的组合关系分析,尝试性地提出在冥月宙月球岩浆洋(LMO)演化晚期可能存在单板模式的月全球构造。月球构造演化从初始阶段的LMO所驱动的内动力体制转向冲击造成的外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24.
嫦娥一号图像数据处理与全月球影像制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是我国第一幅覆盖月球的遥感影像图, 将成为嫦娥工程后期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图件. 详细介绍了嫦娥一号CCD图像数据的获取、数据特点和数据质量, 描述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按制图规范对图像数据进行了镶嵌拼接和处理, 制作了覆盖全月球的1:250万比例尺影像图, 并进行了影像图的定位精度分析. 数据处理和制图结果表明, 嫦娥一号CCD数据及其定位精度能够满足1:250万比例尺的制图要求, 制作的“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 其相对定位精度优于240 m, 平面定位精度约为100 m~1.5 km, 定位精度略好于2005联合控制网(ULCN2005)和克莱门汀基础地图(2.0版); 对所有像元进行了逐一光度校正, 大大改善了全球图像的一致性, 是目前覆盖最全、图像质量最好、定位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相似文献   
25.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from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Jiehekou and Xiyupi areas on both sides of the Lüliang Mountains, Sh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d for their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ajor, trace and rare-earth el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is area were emplaced in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like a modern continental rift. Sm-Nd and Rb-Sr isotope chronolog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Jiehekou Group metamorphic basic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2600-Ma crust/mantle differentiation event, and were transformed by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Neo-Archaean period (2500 Ma ±), making the Sm-Nd systematics of the rocks reset.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period (1800 Ma ±) the Rb-Sr systematics of the rocks were disturbed again in response to the Lüliang movement. Since the extent of disturbance was so weak that the Sm-Nd systematics was not affected, the age of 1600 Ma ± obtained from this area seems to be related to local magmat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craton. Research results lend no support to the idea that the Lüliang Group was formed during the Archaean. Instead, it should be form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2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a-mafic volcanic rocks of the Gongyiming iron deposit at Baotou, Inner Mongolia.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RE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eta-mafic volcanic rocks occurred in the environment similar to a modern continental rift. Sm-Nd and Rb-Sr isotop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meta-basic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Neoarchean from 2800 Ma to 2900 Ma and reworked during the Late Neoarchean (2500 Ma) by metamorphism. Because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the Siberia Craton during the Middle Proterozoic (1600 Ma), the Rb-Sr systematics of the rocks has been changed. The Se‘ ertengshan greenstone seems to occur during the Middle Archean. A stable continental crust may have existed during the Paleoarchean.  相似文献   
27.
Apollo和LP伽马射线谱仪获取了全月10种元素的分布图,通过已有的月岩以及陨石的化学成分数据,将伽马射线谱仪探测数据与这些数据融合,用Th-Fe-Mg三角图解定性的获得元素含量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同时通过以前融合的数据,获得了月海玄武岩、月陆斜长岩、KREEP岩和富镁岩的全月球表面岩石类型分布图。  相似文献   
28.
金星探测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星探测是解答太阳系类地行星形成演化,地球宜居性的形成和未来发展,以及外太阳系宜居星球搜索策略的关键.由于金星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探测技术的多重挑战和相对高昂的探测成本,金星探测和研究程度远不及月球和火星.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金星探测任务相对匮乏.本文梳理了国际上金星探测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金星的探测目标和探测方式建议.目前,对金星大气和气候研究程度最高,包括大气结构和大气化学,能量平衡和热结构,云层和霾层,大气环流和动力学以及气候演化等.高层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太阳风与金星的相互作用方面也有重要进展.金星地表和内部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研究涵盖金星表面形貌特征,撞击和重塑历史,火山和构造活动,地表物质组成,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等,但受限于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和较低的分辨率和精度,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答,迫切需要新的探测数据.除探测任务外,金星研究还依赖于地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地面模拟设施对支持金星探测任务研发和金星基础科学研究尤为重要.未来十年是中国开展金星探测的契机和研发相关技术的关键时期.本文可为对金星探测、行星科学、太阳系探测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因其表面丰富的古代水活动历史和可能保存的古生命迹象,从而成为太阳系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之一.火星和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相似,但目前尚未在火星上发现生命迹象.火星的地质特征和宜居环境演化历史等问题存在大量假说亟待检验和甄别.本文总结了火星各个地质年代的基本特征,介绍了火星上不同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我国共收集到9834块南极陨石样品,这些样品目前被保存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6年,国家天文台对其中100块陨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研究,确定陨石的化学群及岩石类型。本文系统介绍和总结了本次分类研究过程及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其中98块为普通球粒陨石。具体类型如下:3块为非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2块H3、1块L3);其他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分别为:高铁群(H)有43块(2块H3、12块H4、20块H5和9块H6),低铁群(L)有53块(3块L4、13块L5和37块L6),低铁低金属群(LL)有两块(1块LL4和1块LL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