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阐述了土坝勘察中电测深曲线存在中间层S等值性。方法 电测深在堤坝勘察中是一种经济、实用和高效的物探方法。结果 通过实例论述和分析了在堤坝质量探测中,电测深曲线S等值性探测精度的影响及在井约束下的校正方法。结论 总结出一些对电测深等值性的校正方法,在钻井资料约束下的校正方法,已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2.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古元古界变质杂岩中新识别出新元古代元龙花岗质片麻岩和新阳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象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14.7±7.6Ma(MSWD=4.8)、978.5±4.8Ma(MSWD=1.5)和935.5±3.1Ma(MSWD=1.3),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了新元古代早期西秦岭北缘存在一次俯冲碰撞事件,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3.
河海交互作用沉积与平原地貌发育*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 % ,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5个不同类型的河流展示其不同的泥沙运动与河口沉积的特性以及对相邻陆架之影响,包括: 1)强潮型动力的鸭绿江河口湾,形成从陆向海与从海向陆的双向水流交汇沉积,海岸形成潮流脊体系。 2)季风波浪为主导动力的滦河口,以泥沙的横向运动为主,形成沙坝环绕的双重海岸,沉积粒径自海向陆减小; 沿岸浪流携运泥沙向河口两侧分布,使沙坝具有沙咀状的复合特点。 3)弱潮型、多沙的黄河口,径流于两侧堆积指状沙咀,沙咀下风侧形成粉砂粘土淤泥湾,沿岸流携运泥沙向渤海湾延伸为淤泥舌。 4)径流与沿岸流组合作用的沉积模式,以长江口为代表,泥沙沿岸向南输运为主导,向海岸与向内陆架构成颗粒变细的带状沉积,外陆架出露残留砂。 5)充填河口湾的三角洲,以珠江为代表,河流分汊与会潮点泥沙堆积,悬移质扩散至湾外,被沿岸流携带沿海岸向SW运移,外陆架为残留砂沉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述河流均受到人为活动的改造影响,河流自然过程与河海交互作用效应均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滦河三角洲为例阐述河-海交互作用与平原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84.
三亚海岸演变与人工海滩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亚海岸位于海南岛南部,属弱潮海区,以来自开阔外海的偏南向风浪为海岸优势动力。三亚海岸经历了从基岩港湾海岸到岬角与港湾相间的海蚀-海积海岸的发育演化过程,沙坝(沙咀)发育始于中更新世初期,珊瑚礁发育始于8kaB.P. ,目前海岸总体处于相对平衡发展阶段。对三亚地区海岸地貌、动力及泥沙运动的调查研究,总结三亚湾及其周边不同类型海滩的特点,提取其海滩参数。依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自然海滩形成演变的条件和规律,设计建构三亚白排人工海滩的关键参数。设计海滩总长度约400m,宽度\{40~\}50m,坡度4.5°~5.0°,相对高度约2m,填砂M为0.5,以粒径1.0~\}0.5mm的粗砂为主,总填砂量48000m3。从滩面物质和滩面坡度两个关键方面,利用代表性的数学模型,检验了设计海滩的稳定性。本项研究旨在服务白排人工海滩建设,研究方法对海滩侵蚀防护与同类海岸工程建设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山区坡谱信息熵与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以县域为统计单元的坡谱研究较少,且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该文采用数字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山区各县域的坡谱和坡长坡度因子(LS因子),并探讨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地貌的差异决定了各县域坡谱曲线的差异,具体可分为L型、S型和钟型。坡谱信息熵变化范围为1.709~2.667nat,反映了地形起伏由平缓到强烈的变化趋势;LS因子平均值介于2.72~18.6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流失量的大小。坡谱信息熵与LS因子关系拟合良好(R2=0.963 6,P0.05),结论可为坡谱信息熵在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建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王辉  夏非  张永战  高抒  李家彪 《海洋学报》2019,41(3):134-142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该区多次采集获得的长约380 km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西洋浅部地震层序,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洋潮流通道区域在平均海面以下33~49 m处,存在一个强振幅、中频率、高连续性的区域性反射界面,与对比钻孔中滨岸沼泽沉积的顶面相对应,代表一个不整合的古地貌面;该界面深度的空间插值结果反演的古地貌面与下伏的沟槽状切割-充填反射结构,揭示了数条沿NE方向延伸的古水道,并集中分布于古地貌面北部相对低洼的区域,为南黄海内陆架晚更新世某古水系的一部分;该古地貌面系末次冰消期的海侵冲刷面,其上覆是全新世滨浅海沉积,下伏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洪泛平原或滨岸沼泽或充填下切古河道或古潮道等沉积。对该区域性反射界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体系演化历史,提升对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本文深入分析了理工科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特点;以地理信息科学核心课程“空间分析”为例,探讨了理工科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8.
珊瑚礁支持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部分特征地貌是海面变化记录的重要载体。目前,无论是对珊瑚礁现代地貌还是埋藏古地貌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相对匮乏。基于2017年8~9月采集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遥感影像研究显示,道明群礁目前是发育有1个岛、4个沙洲、7个干出礁和若干座暗礁的典型珊瑚群礁,其形状率为0.11,紧凑度为0.52,延伸率为4.20,礁坪发育指数为0.30,正处于群礁发育早期阶段,为半开放型—准封闭型群礁,远未台礁化,礁体结构遵循Darwin建立的“上截锥型”理论。道明群礁末次冰期以来的古地貌特征揭示了其地貌演化具有阶段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生长期和两次停滞期,表明冰后期海面上升过程中,在相对水深80~90 m和50~60 m处发生停滞;道明群礁现代珊瑚礁开始发育于全新世早期。道明群礁向海坡、礁坪和潟湖盆相关钻孔的采集,将有助于建立可靠的年代标尺与海面变化过程曲线,进一步揭示冰后期南沙北部珊瑚礁地貌发育及其对海面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9.
北京平原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北京市平原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化学场的演化机理及地下水水循环规律为研究目的,根据水化学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典型剖面上的演化过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永定河冲洪积扇顶部补给区到扇缘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水平分带性,潜水水化学类型由Ca-HCO3过渡到Ca·Mg-HCO3、Mg·Na-SO4,局部因人类活动影...  相似文献   
90.
大港滩海埕北地区古近系发育沙三段至东一段地层,在这些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介形类、腹足类、轮藻类、孢粉和藻类等生物化石.按照生物特征将沉积物分为A,B,C,D,E等5种生物相带,分别对应河流—三角洲平原和沼泽相、滨湖相、浅湖相、浅湖—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沉积环境.勘探资料表明,水生生物繁盛的滨湖、浅湖、半深湖环境是储集层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