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软土地区扩孔灌浆预制管桩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超  郑刚 《岩土力学》2011,32(7):1984-1990
对软土地区的管桩竖向承载力试验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逾70%的管桩实际采用的竖向承载力不足管桩桩身强度的50%,未能充分发挥管桩桩身材料具有较高强度的优势。开发了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扩孔灌浆管桩专利技术,通过在桩端设置尺寸大于桩身外径的端板,实现沉桩的同时在桩周形成大于桩身外径的空间,并利用管桩余浆等胶凝材料在此空间进行注浆形成扩孔灌浆管桩。对13根试验桩进行竖向抗压、抗拔和抗水平力足尺试验,表明该工艺可显著提高管桩桩端和桩侧土的阻力,以提高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抗侧移刚度,并在某重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郑刚  邓旭  刘庆晨 《岩土力学》2015,36(1):178-188
当基坑需进行非截断条件下的承压含水层降水时,承压水抽降产生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其对基坑外既有隧道的影响值得重视。进行了承压层减压降水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有限元仿真模拟,考虑了既有隧道相对于承压含水层不同位置时,既有隧道周围土体应力场、既有隧道横断面内力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全部或者大部分位于承压含水层中时,抽水除可引起隧道发生整体隆起或沉降外,还将导致隧道自身产生较大的竖向压缩变形;当隧道全部位于上、下部隔水层时,含水层抽水对其隧道的变形影响不大,但当隧道位于上部隔水层情况下,抽水将会引起隧道产生整体下沉。  相似文献   
23.
阐述了组件式GIS开发原理、意义及系统的特点,介绍组件式GIS软件的功能及其结构,并给出了利用MapGIS-IMS开发时为实现某功能而编写的代码实例,说明采用该技术和.NET构架实现WebGIS应用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4.
The technique of geotextile tubes used to construct dikes for land reclam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tubes are usually filled with slun'y of soil, such as sand, silt or clay. The tensile stress developed in the geotextile during filling the tube i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construction of a safe dike. The existing design methods are good for designing sausage shaped tubes and can not be directly applied for designing fiat tube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dik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that can detenmine the relatiorrship among the tube size, the pumping pressure, the unit weight of the slurry, and the tensile stress developed in the geotextile during the tube filing. When the tubes are piling up to form the dike, the tubes in the bottom will sustain the load from the weight of the upper ones. A procedure is also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changes of the mechanical and geometrical behavior of the tubes under the load with a similar method. All these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grammed, which can help dike designers to select the suitable geotextile and determine the profile of the dike.  相似文献   
25.
利用昆仑断裂区域的GPS观测资料,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获取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进而通过速度剖面线估算昆仑断裂现今形变速率。结果表明,昆仑断裂在94°E、101°E、103°E附近的现今滑动速率分别为12.8±1.9 mm/a、6.1±0.9 mm/a、0.7±2.1 mm/a。进一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本文估算的昆仑断裂10 a尺度的现今滑动速率和万年尺度的地质学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现今滑动速率可以作为断裂地震风险性评估的有效输入数据;2)昆仑断裂东段具有向东逐渐减小的滑动速率,减少的速率可能主要被阿尼玛卿山的地壳增厚和断裂东段的顺时针旋转所吸收;3)昆仑断裂的西大滩-东大滩地震空区位于高应变区。  相似文献   
26.
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岩  雷华阳  郑刚  杨雄建 《岩土力学》2010,31(10):3075-3080
为探讨天津滨海新区典型结构性软土的动力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和压汞试验,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取原状土和动荷载作用后的土样进行压汞测试,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孔隙分布特征,提出孔径划分的方法,给出了卓越频率与土体孔隙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后,天津滨海新区典型软土的孔隙分布发生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利用Menger海绵模型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的孔隙分布特性是可行的;用孔隙分维数可实现对卓越频率的预测以及路基土体变形行为的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27.
郑刚  刘庆晨  邓旭 《岩土力学》2013,34(5):1459-1468
以紧邻已运营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隧道箱体上方的西青道下沉隧道基坑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采用ABAQUS软件对基坑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既有隧道箱体两侧的土体加固、浇筑底板与抗浮桩形成“保护箍”以及堆载回压等措施对既有箱体轨道的影响及其有效性,指出有针对性地综合采用上述保护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既有箱体轨道上抬,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加固参数对既有箱体轨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各加固参数能减小箱体轨道上抬及变形缝处的箱体间差异变形,但其加固效果却随着参数的增加而减弱,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参数范围,为施工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基坑开挖对下卧运营地铁既有箱体影响的实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刚  刘庆晨  邓旭  张立明 《岩土力学》2012,33(4):1109-1116
天津西站交通枢纽西青道下沉隧道工程上跨于已运营天津地铁1号线区间既有箱体,其上跨段隧道底板距既有箱体顶板仅0.3 m,需对其可能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进行严格控制。设计中对运营线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地基加固、分段开挖、及时堆载回压等施工方案及措施。通过对西青道下沉隧道下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抗浮桩、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和基坑开挖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铁箱体及轨道变形规律及特点。实测结果表明,在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处施工钻孔灌注桩可引起既有隧道下沉,基坑开挖可引起既有隧道上浮。分块开挖、分段压载并结合信息化施工可有效控制因开挖卸荷引起的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及隧道箱体之间的差异变形。  相似文献   
29.
郑刚  郭一斌  聂东清  刁钰  刘畅 《岩土力学》2014,35(Z2):290-298
大面积基坑采用常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时,其水平支撑造价高、施工工期长,且拆除后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发展了系统的大面积基坑多级支护方法,对其破坏机制和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当围护结构内侧的反压土宽度不足够大时,采用多级支护取代宽度较大的反压土,可有效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当两级支护之间宽度较小时,多级支护的工作机制和破坏机制近似于异形重力式挡土墙,可产生整体式破坏(包括整体倾覆、整体失稳等);而随着多级支护之间的宽度增大,土体的破坏面可进入多级支护的围护桩之间的土体,并使多级支护桩的破坏产生相互关联的影响;当多级支护的宽度足够大时,多级支护可产生各自独立的破坏。工程应用实践表明,条件适当时,多级无支撑支护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节省地下工程工期。  相似文献   
30.
刘远锋  郑刚 《岩土力学》2015,36(Z1):592-596
地基排水控制法是一种通过加速施工期间地基超孔压消散并限制工程运营期间地基的超孔压消散,一方面促进沉降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多地发生,另一方面使工程使用年限内的工后沉降发生的速度尽可能降低,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地基工后沉降目的的新型地基处理方法。采用基于六面体孔压单元及塑料排水板线性单元等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了排水控制法处理后地基的工后沉降与竖向防渗帷幕及塑料排水板深度的关系、工后沉降和超孔压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出了排水控制法具有以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在较短的工期内获得工后沉降为0的特殊处理效果,可以设置较浅的竖向防渗帷幕深度和较深的塑料排水板深度来寻求较高的性价比,工程运营期间密封区域以内超孔压上升导致的有效应力减小是排水控制法减小地基工后沉降的重要原因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