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有效提取电动割胶机振动力学特征,提出了基于ADAMS软件的4GXJ-1型电动割胶机曲柄滑块机构虚拟模型的动力学仿真运动分析方法。【方法】应用ADAMS软件分析和验证了其主运动机构的设计缺陷,对该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原理、运动副接触和配合方式、偏心件动不平衡等引起的电动割胶机振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电动割胶机振动的主要因素,验证了运动副配合间隙对曲柄滑块机构的振动和受力变化有很大影响。【结论】完成了电动割胶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将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副改成线接触形式,通过结构对称设计使偏心轴的动不平衡量明显减小,使电动割胶机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3.
计算机串口记时延迟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测量中,需要记录观测量的观测时刻,时刻作为测量的基本观测量,需要较高的计时精度,通过串口利用计算机计时是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但串口的时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串口计时的原理及影响其时延的相关因素,阐述了进行时延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影响串口时延的5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串口时延在毫秒级,通过提高计时程序优先级的方法可成功将时延减小至0.35m s以内;低动态条件下串口时延对动态测量的影响较小,在某些检测设备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4.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空间VLBI的基本情况,进而对空间VLBI技术在参考系的建立和联系方面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5.
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流动VLBI系统性能及观测和解算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建立我国流动VLBI系统的一组参数指标;作为一个应用,探讨了用流动VLBI技术建立特级大地网对可能布设的全国GPS网的定向、尺度和定位控制与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56.
李源明  李晶  张朋  郑勇 《测绘学报》2016,45(1):44-49
针对在弱信号环境下传统算法无法进行捕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在双块零拓展(double block zero padding,DBZP)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延迟累加的方法,首先将DBZP算法相关运算结果中被舍弃的部分暂存,然后对延迟1ms的接收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得到相应的相关运算结果,将其与存储的运算结果进行相干累加,并将相干累加结果作为捕获模块输出与门限值进行比较。改进算法在增加极少运算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相关运算结果的利用率,增加了数据观测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提高捕获算法处理增益,在捕获载噪比为17dB-Hz的信号时,检测概率能够达到91%。  相似文献   
57.
大陆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陆内部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往往突显出复杂的、区域性的特征,很难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青藏高原是大陆构造变形的典型实例,具有不同构造变形的分区特征,不仅表现在物质组成、地形地貌和断裂组合等方面的不同,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地震活动特征。东昆仑断裂带以北的青藏高原北部地块,主要发育一系列挤压环境下的盆岭构造,表现为以连续变形为特征的上地壳挤压缩短变形;高原中北部巴颜喀拉地块,具有整体向东运动的特点,变形主要集中在其边缘,表现为刚性块体运动特征。在东部,由于稳定的四川盆地(扬子地块)的阻挡,位于龙日坝和龙门山断裂带之间相对坚硬的龙门山地区受到东西向强烈挤压,西部边界为伸展变形;在高原中央腹地羌塘地块西部,由于上地壳物质在向东挤出的驱动下不断变形,沿一系列小型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以伸展变形为主,表现为弥散型变形特征。相比之下,羌塘地块的东部向东-南东方向挤出,在大型走滑断层之间形成一个刚性块体;高原南部地块以东西向伸展的南北向裂谷系为主要变形特征,高原南缘以南北向挤压的大型逆冲断裂系为特征。历史地震和仪器记录的大地震(M≥8)只发生在高原东北和东南部的大型走滑带,以及东部和南部边缘的大型逆冲断裂上,沿后者更为频发。到目前为止,高原其他地区只发生了8级以下地震。青藏高原这种分区域的地壳变形形式和地震活动分布是大陆构造变形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8.
天津武清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度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度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度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度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度越低。  相似文献   
59.
采用珠江流域1954~2003年51站的月降水资料,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珠江流域4~9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4~9月平均降水量在600~1900mm之间,最大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其标准差分布基本上是从东向西减小,最大变率中心仍然在广东阳江附近。珠江流域4~9月降水存在5种主要分布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南和北旱(涝)中部涝(旱)。珠江流域出现全区性涝(旱)和南旱(涝)北涝(旱)的分布型态较多,占总年数的64%。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在1983~1992年呈较显著的全区偏旱分布;在1967~1971年前后东涝西旱的分布较显著;在1979年前后中部涝东西旱分布较明显。在1985~1986年前后有南北部涝中部旱分布特征。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分布交错出现,没有明显的集中分布期。  相似文献   
60.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