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波场延拓深度滤波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消除面波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15°波动方程的深度滤波方法.由于面波与有效反射波具有不同的传播深度,可利用波场向下延拓方法将二者进行波场分离.把向下延拓后的波场中集中在地表附近的面波能量切除后,再将波场重新延拓回原始的观测面,达到去除干扰的目的.实际资料处理显示:方法计算稳定,消除面波能力强,能更好地保持波场的有效成份和幅值,符合波场的实际传播状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22.
本文针对半经验方法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校正构成大震的各子震与小震波谱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办法.其中包括:用随机模拟某些震源模型参数的方式体现震源过程的不均匀性、地震动高频分量的随机性及模型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考虑大震的高频饱和特性;扣除小震震源函数的中、低频特性对合成结果的影响;指出合成地面运动加速度时不用做方向性因子校正.利用这一方法得到的唐山主震(M=7.8)两个场址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拟合结果与观测记录对照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合理,所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台湾以东地区地震矩张量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长周期P波波形反演方法,推断了1986年10月至1991年期间发生在中国台湾岛东部及其附近海域中8次中强地震的矩张量.矩张量解揭示了发生在这一区域边界处的地震震源性质的规律性变化:沿西部边界的主旋错动,沿北部边界的右旋错动,西北角花莲地区的逆冲断错及显著的体积收缩分量.这一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洲大陆板块边界中的一特殊地段,海洋板块的俯冲在这里受阻.随着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方向的相对运动,在花莲地区发生了强烈碰撞.  相似文献   
24.
IntroductionIntheinversionofrupturehistory,itisastrongnon-linearproblemtoinvertslipamplitude,rake,rupturetimeandrisetimesimultaneouslyonafinitefault.Atpresent,theerrorestimationsfornon-linearinversionresultsarenotperfectdevelopmentinmathematicaltheory.Becausenonuniqueness(Das,Suhadole,1996)existedgenerallyintheinversionresults,thefollowingerrorestimationmethodsweremostlyusedforthefinite-faultrupturehistoryinthepast.Onemethodwasusingdifferentinversionmethods,differentdatasetsanddifferentconstr…  相似文献   
25.
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地球物理学反演多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多极值、非连续函数的优化问题 .在模拟退火与单纯形、均匀设计中引入自适应的退火规则 ,形成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方法 .数值检验与模型计算表明 ,该方法具有搜索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单侧破裂过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已有的地质、余震分布及地震宏观考察资料,使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波形拟合和有限断层的全局混合反演方法研究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柯坪断裂带的哈帕雷克断层上的一次具有逆倾和较小走滑分量的由西向东单侧破裂事件.断层面的走向为252°,倾角30°,震源深度为13km,震源持续时间为15s.破裂面上的滑动分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初始破裂0.3m对应较小上升时间0.8s;最大滑动尺度1.0m则位于沿破裂方向离初始点约25km处,相应的上升时间为3.5s.由于微观震中是指震源开始破裂的地方,而宏观震中则代表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我们的反演结果解释了其他研究者得出的微观震中与宏观震中相距约30km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接收函数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远震P波波形数据中包含了大量在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所产生的P-S转换波及其多次反射波的信息,是研究台站下方局部区域S速度分布理想的震相,由此产生的接收函数方法是反演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的有效手段。接收函数方法可以通过波形反演拟合接收函数的径向分量,对观测台站下方地球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进行估计,也可以通过偏移叠加获得的接收函数道集(地震剖面图)追踪速度间断面。这种方法避免了对天然地震震源及其附近结构混响效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对S波速度的垂向分布敏感,垂向分辨率高。由于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的发展,用此方法还可获得研究区域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横向分辨能力主要取决于台站的间距。本文回顾20年来接收函数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对地壳-上地幔结构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8.
声波测井中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方法推广用于研究声法测井中的声波传播问题.结果表明,测井中的声场解可以表示成无数条广义声线的叠加.任意一条广义声线的积分表达式,则可根据每一条声线段的性质,由各反射界面上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直接给出.这种表示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和识别声波记录图中各种“震相”的性质.当计算全波声场时,由于本文将声场计算中的被积函数形式上分解成一系列(2×2)子矩阵的乘积,并给出了相应的迭代公式,从而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9.
中国秦山核电站强地面运动预测郑天愉,刘鹏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合理地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和抗震能力评定的前提和基础.抗震设计的需要推动着地震动预测研究的发展,在传统的工程方法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地震学家和...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利用近场理论格林函数反褶积的方法计算土层的地震反应.解答中包含了产生地面运动的各种反射、透射和转换波震相,也计入了土层与基底介质的相互作用.将计算的土层响应与已获得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褶积,可算出不同土层场地上垂直向和水平向三分量的地面运动.文中利用1982年卢龙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