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及其构造背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宽频带P波波形资料,利用全局反演方法,推断了1994年9月16日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强烈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并采用随机加权方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为EW走向的正倾错动.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SN走向;压应力轴几乎竖直.地震矩值为0.98×1019Nm.震源过程的持续时间仅有4s,震源时间函数显示了均匀的单一破裂事件.通过对台湾东南到吕宋岛以北地震带的震源性质分析,探讨了该地区产生SN向水平拉张应力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震源最佳反演结果误差的随机加权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利用随机加权方法估计地震矩张量最佳反演结果的误差.这种方法不对误差来源作任何分布假设,只需重复产生一定数量的服从Dirichlet分布的权向量.对于每个权向量,将其各分量分配到每条地震记录上,相应地确定一个震源参数解.对这些震源参数反演解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便能估计出最佳解的方差、协方差和置信区间.还讨论了1986年台湾地震(Ms=7.8)的震源矩张量中存在各向同性分量这一解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1994年5月23日和24日台湾地震震源过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演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是研究地震震源性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相近发震时间和地点的台湾地震,使用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长周期记录以及自适应混合全局反演算法,反演了断层平面上的滑动振幅、倾伏角、上升时间和破裂时间,并对两次事件进行了对比.对每一子断层滑动率的计算,提供了断层面上应力和强度的有关信息.前一个地震(面波震级MS=6.0),最大滑动振幅2.4 m和最小上升时间1.2 s都位于震中;后一个地震(MS=6.6)由两个子事件组成,第2个子事件有4 s的延迟.位于震中附近的最大滑动振幅0.9 m对应最小上升时间1.4 s.相应最大滑动率值0.7 m/s,与其它大滑动率区域的峰值相近.我们认为,后一个地震比前一个地震有更复杂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34.
海底强地面运动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计算综合地震图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离散波数方法进行了推广,使之适合于计算海底地面运动的位错点源格林函数。通过对数值例子的分析表明,理论模拟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海水层和沉积层性质对海底运动的影响,以根据陆地上的资料来定性地获得海底强地面运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利用近场理论格林函数反褶积的方法计算土层的地震反应.解答中包含了产生地面运动的各种反射、透射和转换波震相,也计入了土层与基底介质的相互作用.将计算的土层响应与已获得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褶积,可算出不同土层场地上垂直向和水平向三分量的地面运动.文中利用1982年卢龙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利用近场理论格林函数反褶积的方法计算土层的地震反应.解答中包含了产生地面运动的各种反射、透射和转换波震相,也计入了土层与基底介质的相互作用.将计算的土层响应与已获得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褶积,可算出不同土层场地上垂直向和水平向三分量的地面运动.文中利用1982年卢龙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用P波波形资料反演中强地震地震矩张量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利用不同震中距范围(3°-90°)的长周期P波记录资料,通过波形拟合和反演确定地震矩张量的方法.在求解过程中,不引入矩张量的迹为零这一约束条件.有6个独立分量的地震矩张量解可分解成各向同性部分、最佳双力偶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文中给出了发生在中国的5次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的震源过程中存在不可忽略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38.
本文讨论了计算近场综合地震图时使用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离散波数方法,并对不同深度点源的情况给出了新的算法及相应的计算实例。用本文提供的新算法,与原算法相比,可以减少60%的计算时间。在需要计算大量点源格林函数时,该方法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