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借鉴比较方法论,为研究天气过程的三维成像和在三维动态天气过程的基础上,发展的描述冷暖气流等多种参数(气压、风速、风向、水蒸汽密度、温度等)的动态三维显示,初步解决了暴雨预报的难题,促进了天气预报的成功。对应在地震学方面,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巨震海啸的情况(其震中在95.9°N,3.9°E;震级Ms=8.7级),可以得到一种层析成像的发震机理的解释。本刊在2002年第1期封底上刊登了赵大鹏教授根据CT反演理论和大量地震波到时的观测数据,所提供的马尔代夫-苏门答腊-爪哇一线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剖面上,有两组大的速度负异常俯冲带,可能相当于…  相似文献   
42.
本文叙述了由于原子时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国际上和国内全部测时测纬的经典仪器将要停止观测,取而代之的是人卫激光测月和甚长基线干涉仪等新技术,在天测界的仪器更新换代对于地球物理、地震学界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之下,由于数字化地震仪的广泛使用,使得地震工作者测定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谱震级将变得易于进行,预示着在测定震级工作中也将出现某种新的局面,使得当前定震级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较易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3.
应用地震CT技术研究长白山火山的岩浆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中国火山学专家报导了长白山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的喷发危险性及其地质背景等研究成果;美国、日本、德国的火山学家到该火山区进行过考察,也认为该火山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性;国家科委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已将“长白山火山危险性的研究”列入专项计划之中;其中有一个子课题是“应用地震CT技术研究长白山火山的岩浆囊”.本文报导的主要内容有:1)1994年张禹慎发展的“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建立上地幔S波RG5.5速度模型,该模型能显示全球任一地区、任一剖面、深至500公里的三维速度结构;他作出世界上20个火山区,其中有17个火山区下面均有明显的S波低速层,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低速层岩浆囊"的存在;已作出通过长白山天地火山的3条速度剖面;该模型显示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下面存在速度的负异常达2.5%的“低速囊”,其深度从38—65公里;其展布范围约100—200公里的范围;2)改进面波品质因数Q值的成像方法,进一步收集200次地震面波记录资料,应用“卷积反投影方法反演地壳面波品质因数Q值的成像系统”长白山火山及其邻近地区面波Q值分布,看出天池地区Q=161比中国地区Q值的平均值偏低很多;这很可能与该地区下面地温偏高和岩层的  相似文献   
44.
论述了由数字化地震记录测定震级谱,频谱的特征方法,将天文学上对天体星等色指数的办法移植到地震学中,用模拟地震记录测算4种震级标度所定义的震级,进而计算“震级色指数”,并用以判别地震系列的类型;1)红地震;2)蓝地震;3)前震型;4)混合震群型;5)单主余震型;6)孤立型地震的频谱生物及其频谱成分标志。  相似文献   
45.
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能源及环境系统学院(GLEES)主办,国际环境地学技术协会(ISEG)、UNESCO、全球减灾联合会等17家组织机构协办的国际能源环境与灾害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即INCEED2005)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CHARLOTTE)召开。  相似文献   
46.
本文评述美国五家公司的显微CT(以下简称MCT)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颅凳面病人实际行皮肤切片,显示薄层细胞的基础上,结合MCT做二维和三维的CT成像,成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皮肤表层5-10毫米,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包括表皮,真皮、脂肪、动脉、静脉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显微CT和螺旋CT机在其成像分辨率提高的进程,再现美容病体模型的程度可达到亚微米级的精度,为掌握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整形的效果,实现全方位扫描和精密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凳面皮肤美容和减肥的适应症的应用价值。结果:显微CT三维重建技术是现代皮肤美容和保健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工业微焦点CT机其空间分辨率已达5-15微米,已发展了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今后对可皮下组织作精细的CT成像,以了解形整美容,减肥,对当前的美容和保健产品给予在亚微米级,从细胞发育情况的定量评价,表述其CT影像的微观结果。  相似文献   
47.
用代数重建法反演地震面波品质因数Q值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代数重建(简称ART)法,反演面波的品质因数Q值分布;作了模型正演计算求得吸收特征时间t^*,接着用这些t^*求反演的Q值分布作比较,求出Q值的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在6-8%,说明这种方法用于Q值反演的正确性。用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振幅和周期,对1966年以后的518个地震事件,共3000多条射线,基于S.J.Duda提出的由震级起算函数的方法,计算每一条射线的t^*,然后对中国中部地区,取  相似文献   
48.
本文考虑到地震波在地球表面传播时的不均匀性数据特点,给出了球面图像重建的一种代数重建算法,对应用三角形有限元法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可用于地震波 Q 值非均匀成像.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计算四川附近地区面波Q值的误差分布情况,对于用CT技术中卷积反投影图象重建方法来反演地壳面波Q值分布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做出初步研究。具体作法是在北纬26°-34°,东经103°112°范围内将卷积反投影结果进行插值,插值象素单元的经纬长度均为0.25度,然后将面波扫描的方框分别向北、向南、向东、向西各移动2度,在其共同区域(28.7°-31.3°N,106°-109°E)内将Q值扫描成象的五个值求平均及标准误差,得到该区域内平均Q值的空间分布和卷积反投影法计算误差的空间分布图,在所讨论的范围内平均Q值在,240-270之间;标准偏差最大为17%,该范围内平均误差为7.5%。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列出全世界105个国家的最早地震记载情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在世界文明古国当中,最早的地震记载时间顺序为:中国、埃及和希腊,其最早地震记载时间均在公元前22~23世纪,前后只差121年。本文说明,在《竹书纪年》上记载的公元前2221年夏天,山西省永济县地震泉涌。这一文字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