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韧脆性剪切带滑移叶片中超微磨粒结构的发现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美国加州深钻岩心超微滑移叶片中发现优选排列的微粒密集带, 后在陕北油气钻孔岩心中又发现同样现象. 兹系与滚动、研磨和压扭作用有关, 故将球形微粒称磨粒, 并属纳米、微米级超微尺度. 研究表明, 细究其成因则同岩石韧脆性变形、滑移侧压力作用和动力甚低级变质活动有关. 系统样品测试分析显示, 花岗质岩石中的磨粒带由动力分异使Nb和Ta相关元素富集; 泥岩中的含磨粒滑移叶片带具“涂抹效应”, 是优良的油气封盖层, 为研究快速粘滑运动和剪切范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珍珠表面微形貌的AFM和SEM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传统的扫描电镜(SEM)观察不同质量的珍珠表面,在微米级至纳米级的范围内对珍珠表面进行了全面的超显微结构特征分析,探讨SEM下无法涉及的珍珠纳米级表面结构与珍珠物理特性(光泽度、粗糙度、伴色)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珍珠等级与文石层、文石微层、文石板块及其内部文石集合体的有序度、致密度等均呈正相关关系。本文还提出在珍珠养殖与交易的珍珠分级中可利用微形貌数据如平均粗糙度(Ra)增加定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北缘晚新生代断裂活动的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释光测试技术,从断层泥中提取时间信息,得到塔里木北缘四条重要断裂晚新生代活动年龄:①辛格尔断裂:(4.06t0.33)万a;②兴地断裂:(4.72t0.37)-(9.61t0.75)万a;③库车断裂(11.89t0.95)万a;④柯坪-沙井子断裂:(19.79t1.52)万a。年龄数据说明,新生代印藏碰撞对塔北地区远距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造成新断裂的产生,而且造成老断层的重新活化。同时,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年龄的获得,对研究天山地区盆山耦合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论述了地球演出的方向性和周期性、大气圈和水圈(及生物圈)形成演化、前寒武纪构造作用及其与地球功力学初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前寒武纪划分成矿时代的几条值得重视的地质界线.对太古宙成矿期、古元古代成矿期、中元古代成矿期和新元古代成矿期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东北部鄂霍次克—楚科奇火山岩带中的某些汞矿床,其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与我国昌化、巴林鸡血石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主要表现在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含矿围岩、含矿构造和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区次火山岩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因此这些汞矿床的部分汞矿石作为珍贵的鸡血石资源利用可能具有一定的前景,进而可能大大拓展鸡血石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糜棱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行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近20年来糜棱岩岩石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简单列举了一些新成果,诸如浅层次糜棱岩的发现,人工糜棱岩的成岩实验和同位素测年新数据等。同时还指出糜棱岩的微观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壳幔流变学,构造年代学和造成带比较学等这些新的学科研讨上。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灰池子花岗岩成岩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池子岩基定位于东秦岭加里东沟-弧-盆褶皱系内的古岛弧带中,属于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机制为:加里东晚期,华北古板块南侧的东秦岭沟-弧-盆体系活动大陆边缘闭合,岛弧带内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随着上冲岩片的逆掩叠置,下滑岩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强烈的脱水、去碱和去硅作用。在逆冲带强大压力作用下,这些饱含碱和二氧化硅的热流体被从下滑岩片中逐出,升腾至上覆岩片,上覆岩片被浸润而发生深刻的交代-重熔作用,最终形成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中的同类型花岗岩相比,灰池子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其原因在于两造山带内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源岩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由其改造而成的原地-准原地改造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自中生代(~250Ma)开始,即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欧亚板块与最大的大洋板块-古太平洋板块(包括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敛合作用带中,随后,逐步由科迪勒拉型活动大陆边缘发展成为典型的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自250Ma以来,中国大陆东部的岩浆作  相似文献   
19.
在对碎屑岩、侵入岩中的浅层糜棱岩研究基础上, 拓展到目前很少涉猎的碳酸盐岩碎裂流变的探讨. 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例, 从韧脆性断裂带、岩石组织结构、碎斑糜棱岩层、浅色应力矿物和摩擦动力变质的角度予以阐述. 以碎斑糜棱岩结构为标志的碎裂流变构造, 是在半还原的构造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岩矿组成的冷变质、冷糜棱岩和冷应力矿物的冷型流变组合, 并同区域性构造的发育和中低温矿床的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中阿拉塔格花岗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继春  胡受奚 《岩石学报》1992,8(2):201-204
阿拉塔格花岗岩分布于东天山加里东造山带内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套中,地质剖面自下而上为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中性岩和斜长花岗岩。各岩相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与其它地区典型幔源型花岗岩特征的对比表明阿拉塔格花岗岩属于幔源型,它代表着弧后盆地蛇绿岩序列内部分异作用末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