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410篇
地质学   1033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课本、地图册和读图作业图册(均为1995年版)中的世界小麦输出方向.有些已过时。如:课本和读图作业图册中,埃及小麦输入量过小,地图册中,小麦辖往西亚而不是埃及。近年为,埃及粮食生产虽有显著发展,但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城市人口,以小麦为主食,需大量进口小麦,1994/1995年度,小麦进口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2.
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分析皖07井水位的映震能力入手,探讨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文中着重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等4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井水位映震的机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3.
酸化对蒙脱石成分和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王德强  郭九皋 《矿物学报》1998,18(2):189-193
通过对高州蒙脱石及其酸化产物的X射线衍射、化学全分析、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MASNMR)的研究发现,酸化导致蒙脱石成分和结构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研究发现,高州蒙脱石分别在八面体片和四面体片中存在六配位铝和四配位铝;其酸化产物由于八面体片内脱羟基,新出现了一类四配位铝。蒙脱石酸化后物化性能的改善至少与酸化引起的层间域中离子交换、八面体片内阳离子溶出及八面体片内脱羟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4.
利用动测桩中的桩底反射信号研究了应力波在桩体和土体中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应力波在桩体中的衰减比在土中小的多,在考虑了桩周土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后,尝试给出应用桩底反射信号与桩头人射信号振幅之比判定单桩承载力相对大小的基本理论和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5.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86.
在北美作为层型层序的后备地区的岩序来讲不仅包括从元古界到古生界的过渡,也包括埃迪卡拉动物群时期的以及从埃迪卡拉向寒武系过渡的岩层。候选地区下面四个地区可能成为层型层序的后备地区:(Ⅰ)阿巴拉契亚山区(特别是纽芬兰岛的东南部);(Ⅱ)加拿大的科迪勒拉山脉;(Ⅱ)阿拉斯加的中东部和(Ⅳ)大盆地的西南部(特别是加利福尼亚的东部)。  相似文献   
187.
一、区域地质概况伊尔岗地块(Yilgarn Block)位于西澳大利亚地盾的南部,是地盾的两个太古代古陆核(nucleii)(伊尔岗和皮里巴拉)之一。这两个古陆核间被不同程度变质和形变了的元古代盆地隔开,周围被宽阔的元古代变质岩和深成岩的线形岩带或称活动带包围着。伊尔岗地块的东南部边缘以变质作用年令为13亿年的阿尔巴尼弗雷塞省(Albany  相似文献   
188.
2700 Ma的阿比堤比绿岩带是由变质火山岩、同期火山岩和沉积岩以及伴生侵入体构成的,大体上呈S形的岩带。在整个岩带内的科马提岩里大约分散有十二个小镍矿床。它们的围岩是火山岩,与火山同期的超镁铁岩,含有40—45%的无水MgO,带有具鬣刺结构的顶部,并被较薄的橄榄岩和辉石岩流覆盖,至少有一个矿床(达蒙特矿床)是以纯橄榄岩侵入体为围岩的,而其他矿床是以含硫化物铁建造为围岩的(例如登多纳尔  相似文献   
189.
科马提岩熔融体的化学的和热力的模拟试验进行了我们对卡姆巴尔达型镍矿床成因的认识。化学模拟的价值明显地受工程使用资料的质量的限制。现有的模式是以Rajamani和Naldrett(1978)提出的镍分配系数的实验测定为根据的。这些系数是在1200℃和1300℃间温度的玄武岩熔融体在未知S及O逸度条件下测定的。如果把这些资料用于模拟科马提熔融体的分馏,就可外推更多超镁铁质成分和超过1500℃温度条件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0.
尽管广为承认的关于太古宙块状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式中包括有不混溶的Fe—Ni硫化物熔融体,但根据承认的模式却不能充分地解释这些矿床的许多特征。特别是含镍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只产在西澳大利亚的高级变质环境里,而且大多数矿床都位于构造的“凹槽”或是弯入部位等情况,就更不是这些模式所能解释通的。因此,强烈地提出,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在矿床的形成中是重要因素。为了估计在硅酸盐变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