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地电阻率正常变化与电剖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安忠 《地震学报》1981,3(4):421-428
本文以变化电性剖面模式阐明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复杂行径及其以可能原因为基础, 通过计算得到了地电阻率正常相对似年变幅与台址电性剖面诸参数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而阐明台址电性参数条件对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通过实验证实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指出获取平稳正常变化资料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唐山7·8级,澜沧一耿马7·6级及海原5·5级地震前电阻率变化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电阻率的变化与震中距及震级等的关系,因台站及地震的不同而不同,出现了相同震中距不同电阻率变化;较小地震其震区周围多台站出现异常的现象。文中对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地电台址的最佳条件是:台站位于构造弯曲的弧形地段,且靠近断层,覆土厚度最大不超过1/2AD;底层岩石受力后电阻率易改变,电阻率值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23.
在地电阻率观测中,由于表层变化影响往往使地电阻率测值产生一些不规则的非随机变化。本文以“变化电性剖面模型”为基础,计算出正常背景值,以消除表层变化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这一方法用来消除高阻型台站上所特有的幅度大而不规则的似年周期变化,较之一般的纯数学方法处理资料有利。  相似文献   
24.
本文重点讨论了某些强震和中等地震前有代表性的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现象。研究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并将这些现象与地震活动性、应变资料、地下水位及水温等资料作了对比。还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与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等的关系。阐明这些事实与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从而对地电阻率临震现象作了某些解释,认为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可能是构造应力场迅速变化及由应力变化而引起的地下水的组分和状态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指出,由于强震前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分布的不均匀性,能记录到异常的台站仅仅是一部分,这就给捕捉临震异常增加了难度,必须建立一定密度的台网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观测。至于中等强度地震的临震信息,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地震前,且在靠近震中的特定台站才可能记录到。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讨论了唐山地震前华北地电台网地电阻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并据此特征探讨了唐山地震的可能发震机制和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26.
本文提出了造成长期以来不能定量评价 Ps 漏电误差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依据,推导出全线路最大可能漏电误差的理论计算公式,指出其应用条件,并给出实验验证结果和台站线路漏电误差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漏电场进行了系统计算,给出漏电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供电线与测量线间的漏电及其转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高地震台站观测线路抗漏电影响适合地震电法特点的较科学经济的布线原则和方法。荷泽地震台线路改造实例及某些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8.
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