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对地电阻率法中两个常用的基本概念——勘探深度和探测范围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计算,分析了电法勘探中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若干问题和不足。为了适应地电阻率法比较台址条件和研究其探测能力的需要,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勘探深度的新定义。用统一的标准给出了若干不同电性结构、不同装置下的勘探深度的定量结果,并具体讨论了探测范围上、下界面理论位置与介质表层及深部电性变化量大小、装置极距、仪器精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均匀介质、四极对称装置下,利用精度为1级的仪器探测下界面的最大深度可达极距AB的1.5倍左右的新结论,以及给出了加大探测范围的理论途径。最后本文还讨论了两个概念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在一般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求得勘探深度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62.
利用固液二相介质平面应变问题的有限元程序对共和7.0级地震的前兆现象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中不仅考虑了固相的非线性、硬化及膨胀等效应,也充分考虑了水对前兆的影响,因此模拟结果与实际的前兆分布特征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3.
SomeresultsofmodelingDDseismogenicpaternbythefracturemodelexperimentoflarge-scalerocksamples(I)YANG-QUANLU1)(陆阳泉)JIA-LIUZHA...  相似文献   
64.
目前针对地震电离层现象研究的报道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地震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球物理现象,它的动力学过程是不规则、非线性的,从而导致与其相关的前兆参数也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加之研究中使用数据的来源不尽相同,可能来自不同高度的卫星,不同测量仪器,使得每一个地震的分析结果中所表现出的异常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5.
中国周边有多个应用于导航的VLF发射站,当DEMETER卫星飞经中国大陆上空时,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发射站的信号.利用DEMETER卫星接收到的来自5个不同发射站发出的VLF信号数据,对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震前明显降低,震后有所恢复.这个现象可能与地震和电离层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66.
本文用几何地震学方法和多台和达图法, 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水平层状介质的视波速比对真波速比变化的响应特性。 结果表明: ① 视波速比对真波速比变化的响应特性是介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震源与监测台网的相对位置有关的复杂函数, 显示了地震波的实际传播途径对提取波速比异常信息的明显影响; ② 检测波速比信息的地震震源深度对视波速比的响应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当介质处于异常状态时, 位于震源区下方的地震其携带出异常信息的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其实质应归于地震波传播路径中非异常部分的作用; ③ 视波速比的响应特性主要是对于介质内部真波速比变化的响应,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介质内部波速变化大而波速比变化小, 一般并不会显示高的视波速比响应特性。 根据这些结果笔者认为, 结合研究区具体的介质结构条件, 发展震源精确定位方法, 深入而具体地研究视波速比对真波速比变化的响应特性问题, 是应用视波速比作为预测地震的前兆方法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也是可靠地识别视波速比异常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Generallyspeaking,thedataofprecursorymonitoringwhichmightbeassociatedwiththepreparationofthefutureearthquakes,couldberepresentedbyatimeseries.There,however,wouldbenotonlyanomalouschangesassociatedwiththeearthquakeoccurrences,butalsosomechangeswhichwouldberelatedtosourcesotherthantheearthquakepreparation,eitherknownorunknowntotheinvestigatorsandbecalledas(thechangesfromnon-earthquakeeffects(,inthetimeseries,inpractice,tillnow.ItistosaythatthetimeseriesF(t)showingthetemporalchangesof…  相似文献   
68.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其中包括电力线谐振辐射(PLHR)、磁层线辐射(MLR)、ELF/VLF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并对与其耦合机制相关的电磁波传播及波粒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对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1)数据处理方法、干扰识别和地震弱信号提取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9.
郑文俊  钱家栋  田山  刘允秀 《地震》2007,27(2):81-88
通过对宝坻台地电阻率与当地降水量以及该台深、浅井水位观测资料的相关性计算,并结合该地区水文地质和构造背景的分析,对该台十余年来地电阻率观测出现的缓慢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坻台地电阻率的长期缓慢下降主要与地下基岩背斜溶岩裂隙储水构造的含水量减少有关,而每年下半时段由降水集中引起的浅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的短期变化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70.
点电源二维起伏界面三层介质边界单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文献[5]的基础上,以三层介质下边两层界面上隆模型为例,讨论了边界元法在解决层状介质中存在二维横向不均匀情况下点源场视电阻率计算问题方面的应用。在本文中,由于选取了适当的基本解,故在所导出的方程中避免了对水平层状界面的积分计算,只对起伏边界进行积分计算,并在理论推导中设法消除了位场在边界上的法向导数,因而最后形成的代数方程组规模相当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所需的边界部分点和未知量的数目,大量地节省了计算机内存,加快了计算速度。这给数值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并为向二维及三维多层介质中存有异常体的问题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