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用地质学的眼光来考察生物多样性中心,特别是对时间以及地质过程的深人思考,为单纯的生物学方法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空间稳定性以及持久性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这些地质过程是与那些影响着大洋盆地间水交换、生物群落的迁移以及生境分布的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全球气候环境也对这些地质过程有着较强的影响,并与之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32.
位于地中海西端的Betic-Rif造山带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论的问题。我们把从Rif获得的最新的构造、变质以及年代学资料整合进整个Betic—Rif造山带的资料中,以便对其构造演化以及西地中海地球动力学进行精细研究。  相似文献   
533.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 km·S-1)、S波速度(Vs=4.20-4.23 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534.
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三维地震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速与超慢速扩张洋脊是研究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热液循环等相互作用的最佳场所;其复杂的三维空间的地震结构是构建构造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文章首先结合国际深海研究发展趋势,回顾了慢速扩张洋脊的三维地震结构研究进展,发现慢速扩张洋中脊与快速洋脊相似,也存在岩浆房或熔融体;然后,重点结合我国2010年1-3月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开展的三维地震探测实验,提出了今后超慢速洋中脊的重要研究方向;此次地震数据初步处理结果表明,数据质量良好,为下一步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相信此次研究将在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形成演化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大洋中脊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35.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志留系区域性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性的砂岩中,总共约117000km^2,可采天然气的资源量约30tcf.储层主要为“克林顿”和“麦迪纳”组砂岩。相当于塔斯卡罗拉时期的地层砂岩给整个下志留系区域性储量增加了另外的78000km^2储量。自从1880年开始大约有8.7tcf天然气和400百万桶油产自克林顿/麦迪纳储层。 LSRA东部主要含气层为盆地中心气聚集,而西部为具有盆地中心气混合特征的常规性油气聚集。盆地中心气聚积具有渗透性含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并且通常有较低的流体压力。作为对比,常规混源的油气具有较低的渗透性油气饱和度、较高的重力水饱和度,同时具有正常和异常低流体压力。 常规混源储层中的高自由活动水饱和度构成了上倾圈闭,盆地中心气产生了一个几十英里宽的过渡带,这过渡带中具有两种端元聚积类型的特征。尽管盆地中心气聚积的塔斯卡罗拉砂岩部分主要为可渗透性饱和气,但是大多数砂层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塔斯卡罗拉砂岩中商业性气田主要形成于天然的裂缝和断背斜中。 LSRA的来源有:(1)奥陶纪黑色页岩的油气生成;(2)通过上覆305m厚的奥陶纪页岩的垂直运移;(3)油生成气时产生的异常高的流体压力;(4)自由孔隙水被超压气的上倾驱替;(5)盆地中心的渗透性气体圈闭;(6)造山期后的抬升与剥蚀,导致气体的漏失和流体压力的显著减少。 克林顿/麦迪纳砂岩的未来天然气产量主要期望来自盆地中心储量。塔斯卡罗拉砂岩能增加部分天然气资源,但主要为低孔和低渗、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能量,从而减少了对其勘探的动机。  相似文献   
536.
详细推导了弹性场的Eshelby椭球包体理论,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裂隙等效弹性模量的一阶近似式(Hudson公式)。目的有二,一是填补国内献中有关该方面研究的空白;二是阐明有关公式的来龙去脉及物理意义,便于正确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