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数据共享条例(建议稿)>是关于科学数据共享的行政法规, 是科学数据共享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也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的核心内容. 确立指导思想及遵循的原则是制定<条例>的先行, 设立一系列相互有机联系的法律制度, 规范科学数据共享活动, 为科学数据共享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2.
邵志刚  张国民  李志雄  夏红 《地震》2008,28(3):33-42
通过计算前人研究所给出的中国大陆26条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地震过程的变异系数, 分析了各边界带的地震活动类型, 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边界带地震都表现为丛集过程, 西部地区大多是泊松过程或者准周期过程, 尤其是大陆板块俯冲作用强烈的边界带上地震活动主要呈现为泊松过程, 青臧高原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边界带都表现为准周期过程, 并讨论了可能的物理机制。 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 计算了各边界带目前地震发生的累计概率以及未来五年内地震发生的条件概率, 探讨了各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危险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3.
基于"广义重复地震"的思路,收集整理1990—2015年海南岛及近海地震丛发区事件,利用单台单震法呈现海南台网至海南岛及近海显著地震丛发区的波速比特征,初步探讨研究区地壳介质物性信息。结果表明:(1)地震丛至单台的整体平均波速比低于理想体的1.732,2008年前后各台站的平均波速比及波速比随时间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2007—2008年研究区地震活动较长时间平静后的应力调整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应力传递作用有关;(2)地下介质的破碎程度及流变性影响波速比:地下岩石破碎程度高,介质流变性强可能会造成台站波速比相对高值,如QXL台、DOF台、CHM台、NAD台、SLL台等;(3)琼中南隆起区地下介质较致密、稳定,除特殊介质区的NAD台、CHM台、DOF台,其他台站波速比呈现相对低值;(4)2008年前后各地震丛发区视速度特征有差异,地震活动也存在明显不同,研究区可能处于应力调整状态;铺前—清澜断裂东西两侧呈现完全不同的视速度,主要影响来自岩性的不同以及火山地区热物质上涌等热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4.
选取2014-2018年海南五指山形变台DSQ型水管倾斜仪和VP型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个地震的同震响应资料,对比分析2套仪器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震中距相近时,二者响应幅度、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相关;除少数地震外,在震级相近或相同时,二者地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地震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有关,二者均呈正相关;对于同一地震,一般VP型垂直摆倾斜仪的最大响应幅度较大,且同震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5.
由于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具有特殊性,其数据处理均为用户自己编制软件进行处理,缺少涵盖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日常处理方法软件。为此,本文基于Windows系统、使用C#语言、MySQL数据库开发研制日常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处理软件,不仅可以存储管理监测场地监测数据,而且具有多种数据包括不等间隔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以及图像与辅助信息编辑输出等功能。该软件将进一步推动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对琼北地区确定性井下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波形特征进行梳理,分析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波不同判据特征。结果表明:P波初动方向、振幅比是识别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的2个主要判据;尾波持续时间、S波最大振幅与持续时间比可作为识别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的一般判据;发震时间可根据事件的强度、规律性,并结合其他判据,仅作为识别过程中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47.
路鹏  苗良田  李志雄  莫纪宏  陈华静  王松 《地震》2007,27(3):125-130
为了解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 规范科学数据汇交、 共享、 管理, 笔者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调查。 在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对我国科学数据资源现状、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 制约科学数据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指出了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应强化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8.
以太阳黑子数、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数据和全球7级以上地震个数作为预测因子,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建模,预测了中国西南地区年度地震强度,预测效果较好,说明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9.
150.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以连续介质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单元法研究地学,特别是地震学、地壳形变学科时,对具有非连续性特点的断层所采用的几大主流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各断层模型基础上(弱化带模型、劈节点模型、接触模型以及块体模型)所展开的地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