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借助一个简单的大陆与大陆碰撞模型,即把两个大陆的碰撞简化为两个粘弹性块体的碰撞,两个块体之间的不连续变形面对应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断裂带,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通过分析模型中不连续变形面的存在对两个粘弹性块体碰撞变形的影响,探讨了大陆碰撞断裂带的倾角和摩擦系数对两个大陆碰撞变形影响的一般规律,给出了大陆碰撞变形的一些显著的特点。尽管运算模型的几何尺寸、边界条件等参考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的实际特征,但所得结果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碰撞断裂带倾角和摩擦系数对陆-陆碰撞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高度相对更大,利于形成高大的山脉,其中以15°倾角对应的仰冲板块一侧隆升最高;当断裂带倾角在30~45°时,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俯冲板块的俯冲深度相对更深,利于形成深陷的盆地,其中以45°倾角对应的俯冲陆块一侧俯冲最深;当断裂带倾角≥75°时,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变得不明显。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越小,碰撞过程中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作用越强,形成高大的山脉和深陷的盆地要求碰撞断裂带摩擦系数≤0.2。从大陆与大陆碰撞变形构造特征看,除发育前陆盆地-山脉系统外,在仰冲陆块一侧靠近造山带后缘还发育呈不对称结构的挤压性凹陷,当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断裂带倾角在15~30°时,该类型凹陷更容易形成,其中以30°倾角对应的凹陷最深,反映其形成可能是大陆碰撞过程中陆块之间相对俯冲和仰冲运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迪  陆诗阔  吴智平  管国健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21-67z1122
正为了查明孤西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并且结合盆地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了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孤西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相和扇三角洲相,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以及溶蚀等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各类项目2 404项。其中面上项目1 309项(含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8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60项,重点项目(以地质学为申报学科,下同)11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7项。1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受理情况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诗阔  蔡永恩 《地震学报》2004,26(5):547-569
对青藏高原演化动力学问题近20年来开展了很多数值模拟工作. 本文初步回顾了主要数值模型的特点及模拟所得到的结果,同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 早期的平面模型,与高原的实际变形特点(如地壳增厚、侧向排出等)相差较大;薄片或薄板流变模型,可以研究垂向地壳厚度的变化及重力对变形的影响,适用于研究大尺度、长时间的变形;断裂对大陆变形影响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