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将“水运浑天”的制造水平推向高峰的是北宋的苏颂和韩公廉。他们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制成了中国古代最雄伟、最复杂的“水运浑天”——“水运仪象台。”  相似文献   
12.
郭守敬的玲珑仪 上期曾说到,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浑象中,假天仪是最近于现代天象仪概念的。那么在苏颂与韩公廉的“假天仪”之后,这种仪器还有什么发展呢?有人认为元代著名天文家郭守敬曾制造出新的假天仪——玲珑仪。  相似文献   
13.
人马座银河与南斗六星夏季银河与冬季银河截然不同,显得清晰又美丽:从天顶至南方地平线,一条光芒像泄洪似地流畅而过。在南方天空低垂之处,光带变得更加宽阔和明亮。在这银河最浓密之处,隐藏着一个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马、持弓射箭的马人喀戎的形象,这就是黄道第九...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天象仪涵盖了天球仪和行星仪(即太阳系仪)两类古天文仪器的功能。一般的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天球仪和行星仪发展到20世纪初,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的天象仪。因此,他们把天球仪和行星仪的诞生和发展,视为天象仪的史前史。这部分历史与古天文仪器史重合,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从这一期开始笔者拟以图说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球仪和行星仪,并阐述这些宇宙模型与现代天象仪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星座、神话、古典星图和与希腊星座神话有关的艺术品是我的最爱。我由喜爱星空而喜欢上了星座神话;因感兴趣星座的演变过程而喜欢上了古典星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说星座文化。我开始接触西方艺术,尤其是美术中与此有关的艺术品。我逐渐体会到上述这几项内容正是天文学与文化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探索和研究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最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陈丹 《天文爱好者》2009,(10):78-80
西塞罗作品中有关行星仪的最早记载 天球仪的一个缺点是从天球外边看天球,星座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正相反(所以后来才有了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表现太阳、月亮和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人除了发明和制造各种各样的天球仪,以演示恒星和它们的周日视运动外,还发明和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讲解天象仪史前史的另一平行发展的脉络——行星仪的诞生与发展。首先介绍一下,在古人的眼里行星是什么意思,以及行星的视运动是怎么会事,也就是行星仪诞生的历史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光学天象仪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中国制造的天象仪和它们在中国天文馆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位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国是德国、日本和美国而外,能够制造各种类型天象仪的国家。其中国产大型天象仪在北京天文馆正常运转长达30年之久,在光学一机械天象仪中是居于前列的产品;中小型天象仪早已经达到商品化和系列化的程度,不但是中国中小型天文馆的主导设备,还可以出口海外。  相似文献   
19.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东风存在,所以Rossby波能量也可能在南亚高压区向上传播,从而影响平流层的温度、风场及大气成分等.因此,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5年夏季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Rossby波能量可以从南亚高压西北部的窗口区上传至平流层,最高可到达平流层顶,而在南亚高压的其他部分,Rossby波能量均不能穿越对流层顶上传或穿越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南亚高压西北区Rossby波能量可以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原因是盛行西风,且西风急流出现的频率很小,同时涡动热量通量异常引起的垂直分量的第一项对其上传有很大贡献.南亚高压东北区也盛行西风,然而Rossby波能量不能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原因是强西风出现频率较高,且温度脊与高度脊位相相近,不利于上传.南亚高压南部均盛行东风,在平流层中下层均为稳定层结,因此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南亚高压西南区在对流层位于青藏高原环流的伊朗高原下沉区附近,层结稳定,并且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所以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而南亚高压东南区在对流层位于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幅合带,层结不稳定,存在Rossby波能量较弱的上传,达到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该区域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的温压场配置也为Rossby波能量在对流层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水体细菌碱性磷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性反应磷是浮游植物可直接利用的主要磷营养形式,细菌碱性磷酸酶催化的有机磷矿化过程则是维持溶解性反应磷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细菌碱性磷酸酶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发现主要包括Pho A、Pho X和Pho D 3种类型细菌碱性磷酸酶,其中超过50%的Pho X分布于细菌细胞的外部环境,对溶解性反应磷的循环再生尤为重要.综述水体产碱性磷酸酶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编码基因表达的环境因素,对比分析产碱性磷酸酶细菌群落鉴定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细菌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的研究多关注寡营养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同样存在磷限制问题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鲜有涉及,而构建针对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细菌宏基因组数据库,则可为建立淡水生态系统细菌碱性磷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有助于认识湖泊水华频发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