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对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FEMS)视电阻率多参量联合反演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反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某些条件下地球介质呈现出的电导率各向异性行为及层状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方法;实测大地电磁(MT)资料的各向异性模型反演解释有助于识别地震深部电导率各向异性变化前兆,并对研究地壳深部应力状态和形变带提供了若干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Occam法和广义逆法对兰州地区MT资料进行了一维反演,两种反演结果可相互印证,使得解释结果更为可靠。并和相应资料的二维反演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 (FEMS)二维数字模拟为例 ,从理论上简略讨论了波区定义的 5种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及静位移现象 ,定性分析了表面局部水平非均匀体对视电阻率曲线畸变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DEMETER卫星磁场波形数据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法国DEMETER地震电磁卫星中心提供的磁场波形数据对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详细介绍了峰度演化方法,并对峰度演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将峰度演化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前后DEMETER卫星所记录到的实际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所采用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处理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磁场波形数据:汶川地震发生之前较长...  相似文献   
16.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并将该方法中的经验模态分解功能和边际谱功能应用于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较大的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地电场台站的观测资料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在地电场观测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台站受到轨道交通干扰时,布极方位与轨道方向一致的测道所记录的数据受到的影响最大;利用经验模态分解...  相似文献   
17.
断层构造对地震地电阻率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典型震例,研究了断层构造对地电阻率异常空间分布的影响;应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汁算了含断层的地质体中介质应变的空间不均匀分布.换算为视电阻率变化,解释了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不均匀分布的现象.研究表明,震源区周围地电阻率中期,短临异常空间不均匀分布的根本原因足断层构造以及不同震源机制引起的地下介质变形的不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富氏滑动、归一化变化月速率等方法处理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9个地电阻率观测台2002—201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尽管震中周围的地电阻率台站存在环境干扰等影响,但在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仍然很明显,表现出震前以下降为主、大幅度异常的特点。最后初步讨论了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9.
汶川M_S8.0地震前DEMETER卫星探测的离子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 这次沉痛的事件再次表明, 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 地震的预测预报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地震后, 研究人员在研究总结反思现有观测手段(钱复业等, 2009; 余涛等, 2009)的同时, 也开展了近些年国外发展起来的空间观测研究(曾中超等, 2009; 何宇飞等, 2009). 对空间观测手段, 在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 大多利用的是2004年法国发射的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hquake Regions)地震电磁卫星所探测的电磁场信号进行分析研究, 而对卫星所探测到的电离层离子温度则没有较为详细的讨论. 例如, 曾中超等(2009)对DEMETER地震电磁卫星探测到的电离层电子的温度、 密度以及电场和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 得到了可能与汶川地震有关的疑似异常; 何宇飞等(2009)利用DEMETER卫星对中国周边多个导航VLF发射站信号的研究, 得到了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发生明显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汶川MS8.0大震前的电磁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MEM)等处理了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震中周围电磁台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地电、地磁场变化,得到:(1) 在汶川大震前,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电磁台记录了显著的自然电场变化、地电场功率谱值增大以及地磁场日变化波形畸变等电磁现象,特别是地电场周期约小于3 h的低频成分的谱值增大了3个数量级以上.(2) 在距离主震震中约500 km范围内,记录了地电、地磁场低频谱值增大为主的电磁现象,特别是距离主震震中最近的成都台地电场谱值增大了4个数量级.(3) 震前电磁现象的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包括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有大空间尺度的构造关联性.本文讨论了电磁现象的机理,认为在震前地下介质内部的微裂隙发展、定向排列过程中,微破裂"机-电转换"作用和地下水运移等多因素引起了地电、地磁场变化.在本次大震前电磁现象的时空强图像很复杂,可能原因是台站所在处的地下局部介质作用和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引起了复杂的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