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5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笔者作为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2008年度普通交流访问学者,2008年5月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台网部由刘春国副研究员指导工作,研制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暨“九五”前兆数据入库与检查软件,为做好“九五”前兆资料收集、数据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软件设计、功能特点和应用效果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软件研制过程及其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32.
京津冀晋地区水位潮汐响应函数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静 《地震》2002,22(4):9-16
计算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地区20口水位井1983~ 2001年水位观测的潮汐响应函数, 给出M2、O1、K1、S1 波的潮汐因子及相位滞后等参数。基于M2 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的大小, 分析了M2 波月序列潮汐因子的动态特征。给出对各水位井的监测效能进行定量评定的一种物理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33.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40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40年观测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关键科学问题和当前国际地震流体观测研究动态,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4.
根据室内岩石变形声发射实验结果,计算了声发射序列的地震非均匀度GL值,并以此探讨岩石破裂失稳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5.
采用“水位调和分析(M2波计算)”程序,对天津张道口地震台张道口-1井模拟、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从高频干扰、周围井孔的地下水开采、仪器零漂、探头位置与观测精度变化的关系、仪器自身原因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张道口-1井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数字化水位在日常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6.
对震源特性完整描述需要说明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采用邻域算法经两个步骤就可实现非线形反演,邻域算法是一种参数空间中的直接搜索法,它能优先采集具最小数据拟合误差的区域,仅采用两个控制参数,无需导数计算。第一步是采用一个四维搜索空间的集中搜索方案来进行震源定位,第二步是对P和S波的早期波形反演来精确定位震源深度及提取源机制信息。这第二步就是采用一个矩张量表达式扫描一个八维空间。就震源和源机制反演而言,邻域算法(NA法)仅用几个测站的资料,就给出了快速有效的结果,正如对新疆南部一次事件处理所演示的一样。  相似文献   
37.
断层土壤气的观测与地震短临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华静  王基华  林元武 《地震》1999,19(1):81-89
地震前兆的干扰现象是无时不在的,各种因素的干扰是影响前兆异常定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的基础上,进行自然因素的干扰排除,才有可能大大提高异常的可信度,以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断层土壤气观测为研究对象,对断导土壤气的观测方法,干扰因素以及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38.
陈华静 《地震》1996,16(3):291-295
地震水化前兆是发生在地壳内诸多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化学指标反映的现象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锂,锶的动态观测及其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其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锂,锶作为地下水中深部特征组分,对地震预报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地震水化前兆是发生在地壳内诸多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化学指标反映的现象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锂、锶的动态观测及其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其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锂、锶作为地下水中深部特征组分,对地震预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汶川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垂直摆倾斜仪和水管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激发的0S6~0S32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相吻合,除0S7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可以从垂直摆倾斜仪和水管倾斜仪的观测资料中提取汶川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信息,这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仪器观测方法.用数字化地倾斜观测资料研究地球自由振荡问题或许有着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