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造山型金矿中金的来源是目前广泛争论的问题,尽管变质成因模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研究实例还不多。加里东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金矿成矿期,浙江诸暨陈蔡杂岩发育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岩石组合,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同时,其变质温度和压力等都已经得到精确厘定,为研究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形成与变质作用的关系提供理想的研究剖面对象。通过系统采集陈蔡杂岩岩石样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黄铁矿中的金及亲硫元素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陈蔡杂岩角闪岩相岩石岩相学特征中有绿泥石,角闪石退变质为黑云母,反映退变质作用中有变质流体的回流。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相变过程中金及其他亲硫元素从主要赋存矿物黄铁矿中释放出来,进入变质流体,为江南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提供了金属来源。利用硫化物单矿物进行金的含量原位分析是解决变质过程中金活化迁移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金的来源模式图。  相似文献   
12.
南盘江盆地因其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晚海西-印支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地层中留下了丰富的可直接反映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岩石圈动力特征的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过程的地质记录,成为探索古大陆边缘地质、认识和揭示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关系的关键地区之一。"三叉"裂谷系统是指:在巨大的岩石圈穹窿上沿大致成120°交角的三支三叉裂谷系统的演化辐射状破裂发育形成的裂谷系。南盘江盆地三叉裂谷系统的北支为走向南北的乐运-乐园裂谷,另外两条是:其中向西的一条裂谷走向近东西向,经隆林县城南部向西逐渐转变为北东-南西向;向东的一条走向主要为南东-北西,主要沿田林-百色断裂向南东延伸。  相似文献   
13.
龙口-土堆金矿大地构造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胶-辽-吉构造带南段,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研究区虽经多年的勘探开采,但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且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成矿机理研究和进一步勘探工作.文章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方解石脉和其他矿物的微量元素与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龙口-土堆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方解石具有明显不同的Fe、Mn含量,其中主成矿期含矿方解石具有最高的w(Fe+Mn)(114070×10-6),荆山群大理岩w(Fe+Mn)最低(3971×10-6),而不含矿的方解石的w(Fe+Mn)(5410×10-6)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6.90‰~?0.19‰之间,δ18OSMOW值在5.38‰~12.15‰之间;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8.56‰~?6.41‰之间,δ18OSMOW值在8.66‰~10.61‰ 之间;荆山群大理岩样品 δ13CPDB值在?3.83‰~?6.73‰ 之间,δ18OSMOW值在14.39‰~16.28‰之间.研究表明: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指示含矿碳酸盐脉形成于花岗岩和地幔多相体系;不含矿碳酸盐形成于火成碳酸岩和地幔多相体系;含矿方解石形成于地幔多相体系.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别为δDwater=?51.5‰~?119.9‰和δ18Owater=0.6‰~7.8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同时可能存在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参与.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8.5‰~12.7‰之间,硫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态分布,以富集34S为特征,显示了岩浆硫和壳源硫混合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文章认为龙口-土堆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其流体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多相体系.综合成矿条件分析,文章完善了胶东金矿成矿模式,指出矿区中碳酸盐脉富Fe+Mn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指示围岩含矿或近矿.该研究成果可为胶东金矿床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尤其是2008年以来,多次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2009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关文件多次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15.
坑头金矿产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低绿片岩相的下江群清水江组浅变质岩中,本文采集了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成矿期—成矿阶段黄铁矿样品进行单矿物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黄铁矿中金含量较低,蚀变岩石中金主要以游离金的形式存在,金与砷的相关关系反映坑头金矿可能的成矿热液来源于造山过程中深部的变质流体。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湖东风成剖面化学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成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特征的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并和已有研究进行对比,探讨了青海湖区12.5 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12.5 ka BP前气候寒冷干燥,青海湖应处于冰川消退的寒冷期,风沙活动强烈;12.5~11.9 ka BP气候向暖湿转变,其中12.2~11.9 ka BP发生一次寒冷事件,对应于新仙女木事件;11.9~8.0 ka BP气候冷暖波动频繁,期间出现了3次寒冷事件;8.0~2.6 ka BP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温暖湿润期;2.6 ka BP至今,气候以干冷为主,与现代气候相近。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风沙环境证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重大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提取其中有关风沙环境变化的证据,从而对古环境进行推测与重建。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第四纪风沙环境研究时使用的证据(形态学证据、沉积学证据和生物学证据),分析了利用这些证据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指出各种证据的综合使用以及提高定年的准确度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文《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Ⅰ分析原理和方法》中,通过将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原理与工程波动理论散射问题的求解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开放系统中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随机场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将建议方法应用于具有非一致随机激励的复杂工程场地的地震动相干函数分析之中,讨论了受局部场地条件影响的地震动相干函数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