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博  张永军  陈奇 《测绘科学》2015,40(5):95-98
针对影像增强过程中的边缘扩张、灰度过饱和及"块效应"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Wallis滤波算法:结合影像特征提取的实践应用,在影像局部范围内进行灰度均值和方差的统计,能够较好地实现自适应的判断二值分割阈值,利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影像在增强处理下的保真度。最后以几组典型影像为例,证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较好地保证了影像增强后的影像质量,处理效率较高、应用面广。  相似文献   
62.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一种常用的表示地形起伏的数字化模型,本文在总结传统DEM显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高精度格网式DEM分层显示方法。将等高线法与分层设色法相结合,通过RGB颜色空间各个通道的分层及各层的组合,把DEM各个格网点根据高程映射到RGB颜色空间进行显示。试验表明,该方法继承了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的优点,可以自动得到比传统二维显示方法更精细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3.
油层不同开采时期原油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林  朱扬明  陈奇 《沉积学报》2002,20(1):169-173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对取自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塔中和轮南油田不同时期开采出的原油样品进行剖析,研究其宏观组成和微观分子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饱 /芳比值随开采时间的推移呈下降的趋势;饱和烃与非烃 +沥青质的含量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原油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后移,原油的轻 /重组分比降低。原油碱性氮、有机酸等非烃类化合物随开采时间的推移也呈降低的趋势。这些变化与原油在驱替过程中的自然色层吸附作用机理和原油中各种组分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关。该项研究对于深入探索驱油机理、预测原油润湿性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4.
在陆相咸水沉积物中检出Δ5甾醇化合物及其生源意义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GC/MS分析技术在塔5井、官77井和狮23井下第三系陆相咸水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了丰富的Δ^5-甾醇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定性研究,鉴定出19个化合物,碳数范围为C23-C31,丰度最高的化合物为24-乙基胆甾-5-烯-3β醇,占甾醇总量的75%左右。样品的母质类型甾醇的分布特征表明,样品中丰富的C29甾醇可能主要来自于咸水环境中的某种藻类而非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65.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载体,其准确检测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渔业生产管理、海上交通与应急处置及国防安全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目前基于目标检测网络的遥感船舶检测方法因末层特征分辨率不足和卷积固定的几何结构,导致网络难以适应小尺度且具有随机朝向、形态多变特征的船舶目标,进而限制船舶检测精度。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遥感影像船舶检测的特征金字塔网络建模方法。首先引入形变卷积/RoI池化模块,以适应朝向和形态多变的船舶目标;其次借鉴在小目标检测中性能出色的特征金字塔网络的建模思想,采用对称式网络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进一步融合高级语义和低级空间信息,提升小尺度目标特征分辨率。在40 000幅、船舶目标67 280余个的遥感影像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集成形变卷积/RoI池化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方法,相较传统CNN船舶检测方法取得明显提升,在准确率、召回率及F_1指标上分别达到85.8%、97.9%和91.5%。  相似文献   
66.
陕西陇县李家下滑坡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勘查及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滑坡风险评价方法,对李家下滑坡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风险评价,包括滑坡失稳概率计算、承灾体承灾概率计算、承灾体易损性计算和承灾体价值核算,最后得出滑坡总风险值,并将风险值用价值的形式量化表示。  相似文献   
67.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 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 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 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 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 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 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 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 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 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 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 破裂长度为25.6 km; 发震断层为正断层, 倾向西, 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 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相似文献   
68.
专家系统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专家系统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矿山环境治理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成及功能。系统主要包括矿山环境效应识别、矿山环境治理模式选择及治理工程设计与优化三部分,阐述了这三项功能的实现机理,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9.
地震滑坡灾害的震前预测与震后快速评估已成为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使用简化Newmark模型,设定地震震级(MS5.0),利用区域地质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考虑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对文泰震区潜在同震滑坡区域开展评估工作。研究表明,干燥与饱和状态下,设定地震作用下研究区内地震滑坡高危险区均主要分布在距设定震中15km以内的范围内,其分布与区内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分布趋势相同。区内水库坝址与水库库体未受到潜在同震滑坡的影响,划定的重点关注区内位于潜在滑坡体下方的千秋门村、驮加村、高西村、杜山村、南峤村、包坑村、龙前村、新厂村以及各级公路易受到同震滑坡的影响,应提升重点关注区内承灾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尽可能减少潜在同震滑坡对区内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斑岩矿床成矿时间尺度的研究趋向精细化和多样化。利用高精度同位素测年、元素扩散年代学以及热力学数值模拟等方法,斑岩矿床的成矿时间尺度被精确限定在几十年到几十万年之间。石英作为一种在各个成矿阶段脉体中稳定存在的矿物,成为精细研究热液脉冲过程的良好对象。本文以三江特提斯马厂箐斑岩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各阶段脉体关系和矿物组合精细梳理,利用石英中Ti和Al的扩散年代学方法,在限定成矿时间尺度同时也对扩散年代学的适用性提出几点思考。马厂箐矿床的脉体具有多阶段活动特征,据其脉体穿插关系和矿物组成划分出多个热液脉冲阶段。选取样品中可以分别代表两个成矿阶段的A2脉和B3脉石英进行元素扩散模拟。结果显示,早阶段石英CL强度和Ti元素关联度更高,使用Ti扩散模型限定的成矿时间尺度为10.5~57.5 ka;而主成矿阶段CL强度和Al元素关联度更高,使用Al扩散模型限定的成矿时间尺度为522.3 ka。综合分析认为,使用元素扩散年代学限定斑岩成矿的时间尺度可能会受到温压条件、模拟位置、元素测试分辨率和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需要结合成矿条件和矿物生长特征合理构建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