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241.
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例,采用1989年、1999年、2006年三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阐述了提取研究时段内城镇用地扩展数据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城市地理学方法,进一步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独山子区城市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并对以后城市扩展提出对策,以期探讨遥感与GIS技术用于城市地理学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242.
为了提高软件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文章介绍了基于Silverlight的GIS项目跟踪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Silverlight为开发平台,以ArcGIS Server REST服务为关键技术,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的B/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实践表明,Silverlight平台是软件企业进行项目管...  相似文献   
243.
江孜盆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随着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盆地必然随之经历一系列演化,分析其沉积响应是了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本文以分布于江孜地区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地层格架基础上,基于野外露头和镜下观察,仔细分析了其沉积岩石学特征.江孜地区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沉积序列为:石英砂岩(上侏罗统维美组)-页岩夹火山岩屑砂岩(下白垩统日朗组)-黑色硅质/钙质页岩(中白垩统加不拉组黑层段、白层段)-黑色硅质岩(上白垩统加不拉组硅质岩段)-红色硅质页岩、泥灰岩夹滑塌灰岩(上白垩统床得组)-灰绿色页岩夹外来岩块(上白垩统宗卓组)-砂/页岩互层(古近系甲查拉组).从中可以看出海水从维美组至加不拉组硅质岩段为逐渐加深的过程,而至甲查拉组海水再次浅于硅质岩段沉积水深.生物沉积、悬浮沉积及块体搬运作用沉积常见,其中块体搬运作用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和岩崩等,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至深水洋盆.通过沉积学与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可知,底层水经历了缺氧、氧化再到缺氧的过程.根据沉积岩石学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将盆地的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稳定发育阶段,白垩纪中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持续沉降阶段,晚白垩世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白垩世末期至始新世初期为残留洋盆地阶段.  相似文献   
244.
降雨径流关系因其原理简单实用在实际洪水预报中应用广泛,但一直以来是经验推算。在阐述降雨径流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径流系数的流域产流模型,并确定了径流系数的计算公式。将该模型应用在伊河流域的东湾站、沙颍河流域的官寨站以及灌河鲇鱼山站等控制流域的径流预报中,结果表明,模型在3个流域的预报合格率均达到了乙级以上作业预报要求。该模型简单实用,计算步骤可行,并易于程序化,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5.
张健  陈曦  马洪波 《吉林气象》2021,28(4):30-33
利用吉林省2021年6月省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的68个预警信号,对不同类型的对流天气预警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估.分析发现:各类对流天气预警信号中,雷电预警信号占比达60%,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占比15%左右,暴雨预警信号最少;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基本呈现东西两侧预警信号少而中部多的形势,特别是中部偏北的长春和吉林两个地区最多;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时间最早为04:14,最晚为23:44,发布预警时间主要集中在11—20时;对流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时间与用户获取时间之差,最短为5min,多数在5~15min.  相似文献   
246.
东天山小热泉子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热泉子铜矿是东天山最早发现的铜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以及矿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小热泉子成矿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VMS成矿期包裹体以水溶液型为主,少量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92 ℃,盐度为3.5%~13.3% NaCleqv;热液叠加期包裹体为水溶液型,在122~296 ℃达到均一,盐度为1.4%~12.1% NaCleqv.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SO2.小热泉子铜矿早期高温-中高盐度的VMS成矿系统叠加了后期低温-中低盐度的热液系统,其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叠加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47.
小沟铅锌矿位于植被覆盖严重、基岩裸露零星且地形陡峭的大巴山地区。该铅锌矿床是在1:1万土壤测量及其所圈定的化探异常Ⅱ级查证基础上,通过地表追索和槽探工程揭露发现的。化探方法对在地表覆盖厚、基岩裸露稀少的中一高山陡坡地区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8.
 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遥感定量研究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来评估快速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干旱区典型绿洲型城市——乌鲁木齐为例,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利用1990年和2009年两期陆地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并基于单窗算法定量反演同期的地表温度,从而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地表温度对快速城市化的响应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近20 a间,乌鲁木齐城市迅速扩张,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达44.73%;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地表温度提高了近6 ℃。研究表明,温度变化格局,尤其是增温区的空间分布与城市扩张的空间格局基本一致,说明地表温度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响应。  相似文献   
249.
传统的水体信息提取主要利用水体反射与吸收光谱特征构建各种光谱指数模型,进行全局像元级的提取。然而,不同水体类型的光谱、空间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对于山区图像而言,山体阴影、冰雪、裸岩等地物的干扰使全局性水体光谱指数模型难以取得很好的提取精度。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割,从全域—局部上耦合分析水体的光谱、空间形态、空间分布与空间关系等特征,构建了通用性强的湖泊信息提取规则集,最终实现湖泊水体信息的自动化提取。通过eCognition软件对Landsat TM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像元级阈值水体信息提取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的"零星水体",自动且高效地提取出了山区湖泊水体信息,在无云情况下提取精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50.
高秋灵  郑建平  张志海  熊庆  陈曦 《岩石学报》2009,25(12):3275-3286
河南信阳周庄变基性侵入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绿帘石)组成,可见残余辉长结构,属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变辉长岩.对变辉长岩的两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分析.这两个样品都给出了859Ma的谐和上交点年龄,但分别给出了356±82Ma和234±36Ma的谐和下交点年龄.其中一个样品还给出了另外两组谐和的年龄,它们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分别是616±10Ma和442±6.5Ma.我们解释共同的谐和上交点年龄(859Ma)代表着岩体的侵位时代,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早期记录(如基性岩浆侵入作用);其他四组年龄是岩体后期所经历改造事件的年龄记录,包括新元古代晚期的再次裂解(如变质重结晶作用)和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扬子克拉通向北的俯冲-碰撞对华北南缘的强烈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