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格网坐标转换是坐标转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格网坐标转换需要根据公共点计算格网节点的坐标改正值,而公共点坐标差值方向会影响坐标改正值计算结果,进而影响整体坐标转换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格网变换方法,该方法在原有格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递进一级计算格网,可以有效减小公共点坐标差值方向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陕西省某区域坐标转换项目,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合理有效,能够提升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102.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宁夏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7月中旬宁夏久旱转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宁夏上空长期维持稳定的"西高东低"环流型;大尺度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中纬度环流形势向"东高西低"转变,是久旱转雨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典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北抬西伸型,副高584 dagpm外围的"SW"气流增强,也与高空冷槽、低空急流、低涡切变和不稳定层结(能量)的发展等有关;久旱转雨时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量场的变化也较明显,降水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带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气流区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夏季久旱转雨预报概念模型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4.
基于聚类天气分型的KNN方法在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式识别和相似预报思想为基础, 建立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 (SOM) 的聚类天气分型和交叉验证的K最近邻域非参数估计仿真模型 (KNN)。该模型首先以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对西北地区的高空流场和高度场进行聚类分型, 针对不同天气形势下的历史样本, 通过交叉检验, 分别寻求各类天气型下的最佳K组合。为了验证聚类天气分型对KNN方法的影响, 使用2003—2006年冬半年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宁夏日最大风速资料, 同时建立了宁夏冬半年日最大风速≥6 m/s天气分型和未分型的KNN预报模型, 并对2007年1—5月进行了预报试验, 预报评估结果表明:天气分型后的预报模型总体上降低了预报空报率, 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特别是某些类天气型, 提高幅度更大, 为分类相似预报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5.
MOS方法在动力延伸期候平均气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年1月-2010年3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及宁夏候平均气温,采用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4个测站未来40 d逐候平均气温,为了对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与资料按月和按季节划分建立的MOS方法预报效果,对2009年和2010年1-3月的预报效果分别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MOS预报效果较模式直接输出有显著...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坡度提取算法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提出了对误差进行敏感性程度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根据DEM分辨率或平均坡度计算坡度误差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辽宁省18项水化观测项目现状及映震效能的分析,发现盘锦水氡、岫岩水氡和汤池水氡对辽宁及周边地区应力场的变化反应较敏感,不仅在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对营海岫和唐山老震区的ML5级左右地震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南极冰穹A地区气候条件极为恶劣,通过探讨冰穹A低氧复合寒冷环境对考察队员儿茶酚胺激素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为冰穹A考察队员医学防治提供依据。分别在上海出发、冰穹A考察和返回上海时,采集第29次中国南极考察昆仑站冰盖队25名男队员外周静脉血样,检测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 CRP)、肌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队员E和CK-MB水平在冰穹A虽增高但与出发时没有显著性差异,E水平在返回上海后显著降低(P0.01);DA水平在冰穹A和返回上海后均显著增高(P0.05)。与出发(P0.01)和冰穹A(P0.01)数据相比,CK-MB水平在返回上海后均显著降低。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在冰穹A和返回上海后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0.04 ng·m L-1),hs CRP和NE水平也没有显著性改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K-MB水平与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结果表明,在冰穹A低氧复合高寒环境下冰盖队员心肌出现了适应性代偿,返回上海后没有出现病理性损伤,心肌酶水平变化与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今后仍需积累多次昆仑站考察队的数据资料,深入探讨潜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9.
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地区施行了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对当地的人为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地面监测站网和卫星遥感分析了管控期间武汉地区的主要大气成分的变化,并研究了人为排放下降对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管控期间施行机动车禁行政策,武汉地区的NO2浓度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53.2%,挥发性有机物(VOCs)下降了25.1%;与NO2和VOCs的显著下降不同,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6.5%,尤其是2月温度同比增高超过5°C,紫外辐射增长超过100%,O3浓度显著高于去年同期,说明应基于O3前体物NOx和VOCs 活性种类的非线性定量关系加强协同减排;同时,管控期间PM2.5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5.6%,但是PM2.5浓度低值主要集中在风速较大、扩散较好的2月,其他时段PM2.5浓度下降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与2月的显著下降不同,3月硝酸盐的浓度同比变化不大,说明导致NOx转化为硝酸盐的大气氧化能力并未受到较大削减,武汉地区颗粒物减排应基于颗粒物不同组分的形成机理,加强颗粒物一次排放源和关键前体物控制。  相似文献   
110.
建库数据与制图数据的长期分离已不适应多专业领域综合应用和分析的需求,本文针对如何将建库数据和与之对应的CAD制图数据一体化整合为数字线划地图数据的问题,在阐述数据线划地图的概念、管理方式和符号描述以及分析CAD制图数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数据一体化整合流程,包括数据准备与分析、数据对照规则、数据整合等内容,并以某区域大比例尺建库数据和CAD制图数据为例验证了数据一体化整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