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22.
尖山火山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克山县境内,嫩江支流讷谟尔河的南岸,属于松嫩平原区。由于这一区域基岩出露少,不便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故以往关于尖山火山的资料报道很少。《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中没有提到该火山,《中国火山》(刘嘉麒,1999)一书中虽提到克山县北兴镇的尖山火山的名称,但不见相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23.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空降碎屑剖面和喷发历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群 10余座火山分成 5个小的喷发中心位居西南和东北两区 ,每个喷发中心由 2~ 4个火山组成。西南区包括“火山口森林”、“大干泡”、“五道沟”和“迷魂阵”等 4个喷发中心 ,东北区仅“蛤蟆塘”1个喷发中心。火山喷发的产物主要包括熔岩流、溅落堆积和空降堆积 ,火口的锥体主要由溅落堆积的火山渣、火山弹、熔岩饼和薄层熔岩流组成。在“大干泡”和“蛤蟆塘”两处的空降碎屑堆积可达数米厚。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岩分布面积近 5 0 0km2 ,岩浆主要源自“火山口森林”的1号和 4号火口。文中通过“火山口森林”4号火口空降碎屑实测剖面及其碳化木14 C定年 ,纠正了以往的14 C定年资料 ,认为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的喷发活动主要在距今 5 2 0 0~ 5 5 0 0a,相继由多次喷发形成 10余座火山。研究认为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期间不存在以千年计的 3期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24.
根据对黑龙江河谷地区本世纪以来地震资料的分析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基本认定诗人所描述的地震是存在的。因此认为,此诗给黑龙江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25.
苏联、美国、日本及中国在地震危险区均进行氡值的测量。然而,在预测地震方面用这些观测确定的定量指标暂时尚未给出。  相似文献   
26.
27.
一般认为 ,黑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少震、弱震地区。根据现有的地震史料和仪器记录地震数据 ,黑龙江省及邻区确实算不上是个多震的区域。但由于本区的历史地震和火山喷发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还有待深入 ,仅依据现代地震资料和少量的地震史料来确定本区的地震活动周期及地震活动水平肯定是不全面的。黑龙江省及其邻区 ( 4 3~ 54°N、1 2 0~ 1 35°E)与我国中原地区一样 ,其历史地震活动及其文献记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地震史料发掘和历史地震研究 (吴戈等 ,1 992 ;1 994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地区在现代地震观测仪器问世初期 ,就初步建起…  相似文献   
28.
从新发现的满文史料看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喷发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发现的满文史料较已往史料对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喷发活动记述得完整、可靠。根据新史料,老黑山火山喷发是始于公元1720年1月14日,止于1721年3月(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五日到康熙六十年二月),活动持续时间一年零两个月。火烧山火山喷发活动始于公元1721年4月26日,止于1721年6月(康熙六十年四月一日到五月末),喷发持续时间近两个月。火山熔岩流截断乌德邻河形成乌德邻池(五大连池的旧称)。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密切,地震伴随此次火山喷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9.
五大连池火山崩落堆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老黑山与火烧山火山外围分布有大量圆丘状火山碎屑堆积物,以往人们将其称为"副火山",即认为是独立的火山.本文认为这些堆积物来自这两座火山锥体的破坏.当锥体坡脚处有熔岩流溢出时,在重力作用下坡体发生裂解、崩塌,于是在坡体上形成沟谷,而垮落的坡体碎屑物则随着熔岩流的流动,堆积在火山锥体的外围,虽然有的堆积成较大的锥状体,但它们不是火山,而是火山崩落堆积物.  相似文献   
30.
The perforated caisson is widely applied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great advantages in effectively wav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st reduction. The attentions of many scientists were paid to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wave and perforated caisson studies, but until now, most concerns have been put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model set up. In this pape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ve and the partial perforated caisson in a 2D numerical wave flume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renewed SPH algorithm, and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s are in the form of SPH numerical approximation based on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he validity of the SPH mathematical method is examined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models, meanwhile the complex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 water particles flow in or out of a wave absorbing chamber are analyzed and the wav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perforated caisson is also addressed 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total horizontal force acting on caisson under regular wave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s examined. The data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ratio of total horizontal force meets the empirical regression equation very well. The simulations of SPH about the wave nonlinearity and breaking are briefly depicted in the paper, suggesting that the advantages and great potentiality of the SPH method is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