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隧道塌方的尖点灾变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隧道塌方失稳问题,运用灾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失稳的尖点灾变模型。基于平衡曲面方程,可求得隧道围岩体内承载区介质刚度与对应的松驰区弱化介质本构曲线拐点处理刚度之比值K,并给出了塌方与否的判据,当K≤1时,隧道将发生塌方失稳;当K>1时,隧道将不会发生塌方失稳。根据此模型,笔者解释了隧道中几种常见的灾变破坏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北缘中生界的沉积学研究表明,三尖铺组向上变细的巨旋回记录了从河川径流到碎屑流、超浓缩洪流到远端河道以及越岸沉积,显示源区在早侏罗世(205~180Ma)之前快速抬升之后经历了相对平静阶段.凤凰台组向上变粗的扇砾岩巨层序记录了碎屑流-超浓缩洪流沉积,反映了在侏罗纪末(135Ma)到早白垩世源区剧烈的持续上升和剥蚀,导致向盆地远端砾岩的进积作用.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巨旋回下部的碎屑流沉积是近源堆积,上部发育湖相浊积岩,反映源区的构造演变为转换拉张.晚白垩世,盆地边缘与源区一道抬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森林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气候的形成是宇宙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地体因素(包括陆地和海洋)和生物因素(生物圈等)对于大气系统的作用和复杂反馈的结果。在生物因素中,森林无疑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全球森林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3,森林生物量约为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90%,净生产量约占陆地生态  相似文献   
14.
皖北新元古代望山组震积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贾志海  洪天求  郑文武  李双应 《地层学杂志》2003,27(2):146-149,158,T003,T004
皖北望山组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液化碳酸盐脉、液化变形、角砾岩等震积岩特征 ,是皖北新元古代地层中含震积岩的重要层位。根据震积岩的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将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分为三期 ;依据对该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特点的分析认为望山组沉积期的地震活动发生在浅海环境中。这些地震活动与新元古代华北板块内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0~2000年安阳市高温天气资料和实时资料,分析了安阳市2000年6~7月两次区域性连续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地形影响及高温天气变化周期,揭示了高温天气的成因,找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某工程环境复杂,在静压桩施工中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综合防范措施,保护了邻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在复杂环境场地进行静压桩施工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8.
滇西南澜沧群多硅白云母的多型和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仁奎  应育浦 《岩石学报》1997,13(2):152-161
从理论、实验及实际观察的结果都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白云母中绿鳞石的含量显著地增加,可以认为在多期变质作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变质压力不同的多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其化学成分就会打上不同的烙印。77个多硅白云母化学成分的统计结果表明,澜沧群低级变质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有两种成因。在Na-Mg相关图上,反映了高压和中压变质特征,高压变质的多硅白云母约占70%。这与用多硅白云母b0值鉴别的高压和中压变质是相吻合的。多硅白云母的多型为3T和2M1型,以2M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20.
统计1971~2003年桂西北地区7~9月的高温日数情况,并对高温日数偏多年的前期(1~6月)500hPa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高温年关系密切的是前期(1~6月)北半球500hPa极涡中心位置偏西及偏于极地。强度偏强;印缅槽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北界位置偏南,西脊点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