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东天山铜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土屋、延东大型铜矿,三岔口、玉海中型铜矿,赤湖、福兴、灵龙、玉带和四顶黑山等小型铜矿床。其中的斑岩铜矿带主要沿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近东西向展布,其成岩作用集中于志留纪和石炭纪,而成矿峰期为石炭纪。东天山斑岩铜矿带赋矿围岩包括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黑云母-磁铁矿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钾化相对较弱。成矿岩体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Sr/Y比值,显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和埃达克质特征。成矿流体早阶段发育大量含子晶的高盐度包裹体,为H2O-NaCl±CO2体系,氢氧硫同位素显示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锶钕铪同位素表明成矿岩体具有新生地壳和亏损地幔混合来源。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古天山洋的多期次俯冲造山,因而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的特征。石炭纪钙碱性岩浆岩是下一步找矿的主要目标,后期构造叠加可能导致富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2.
城镇建成区普遍面临内涝和非点源污染的问题,且二者均与降雨径流过程关系密切,形成风险叠加。为系统评价城镇建成区的内涝和非点源污染风险,基于建立的水量-水质联合风险评价指标、Copula联合分布函数和SWMM-InfoWorks ICM耦合模型,提出水量-水质联合风险评价方法,以北京某高校为研究区,对2种灰绿情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基准情境相比,建成区在改造情境下内涝控制弹性、径流控制弹性和水质控制弹性平均值分别从0.55、0.90和0.76提升到0.63、0.95和0.80,风险程度下降但仍存在内涝和水质超标情况;两情境下水质弹性值概率密度分布均存在极值点,造成这一极值点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悬浮物控制能力的降低;多场次降雨事件中,水量和水质高-低风险边界事件重现期分别由2.21 a和1.60 a提升至4.59 a和1.81 a,风险概率降低;灰绿改造后水量控制能力升高而水质控制能力下降,表明水量-水质联合调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3.
强对流天气系统发展剧烈,常造成严重的暴雨、雷电、大风和冰雹等灾害。对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一直是国际气象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也是大城市防灾减灾关注的重点。强对流预报技术的发展已经从单纯依赖于雷达的图像识别,发展到雷达、卫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预测融合应用的新阶段。在回顾国际强对流预报技术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上海气象业务部门近年来攻关研发的雷达自适应组网观测、雷达外推短临预测和数值预报误差机器学习订正等关键新技术及集成建立的上海强对流智能监测预报系统。这些技术成果的业务应用,在城市防灾减灾和精细化治理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4.
大别造山带是由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过长期构造演化、最终碰撞拼合的产物。东大别造山带作为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的过渡部位,对认识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构造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东大别造山带南北向霍山-马垅剖面进行了野外构造观察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东大别造山带发育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的条带状片麻岩,通过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得到其形成条件为T=737±40℃, P=0.94±0.15 GPa,属于高角闪岩相-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形成深度约28 km左右,处于中下地壳流变层。对条带状片麻岩及糜棱岩的应力进行恢复,结果显示东大别主要受到NE-SW向和NW-SE向两个方向上的挤压以及顺造山带的拉伸,可能代表受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别造山带受特提斯构造体制影响的应力方向是NE-SW向,此应力可以分解成垂直于造山带挤压和平行于造山带向东牵引的力,并且南北向的空间缩短已经形成,应力已经作用到大别杂岩内部,大别杂岩需要在此应力的作用下由西向东发生塑性流动,进行应力释放,这也是塑性流动得以持续进行的动力。大别杂岩由西向东的塑性流动边界是晓天-磨子潭剪切带与殷店-马垅剪切带,开...  相似文献   
135.
以1995—2012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入境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为基础,对浙江省及其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演化及匹配度变化进行分析。浙江省入境旅游流量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流质整体下降,二者反向发展,2003年是流质和流量变化的重要拐点。在流量方面,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市场份额呈现3种态势:逐渐降低型,稳步上升型,起伏不定型;在流质方面,丽水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稳居第1位且高于3.00,其他各市流质均在0.50~2.00之间波动起伏。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匹配结构不断优化,同步双高型城市、同步中间型城市数量增加,匹配偏离型城市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6.
西二区铁铜矿床是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但其矿床成因类型尚不明确.通过开展系统的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赋存于大南湖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受断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和条带状构造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等.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干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碳酸盐这4个阶段.电子探针表明矿床早期形成钙铁榴石,磁铁矿阶段形成富铁矿石和富铁绿帘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从早到晚,成矿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H-O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演化至大气降水.由此可知西二区铁铜矿床属于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7.
随着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开挖隧道埋深逐渐加大,穿越的地层结构更加复杂,如何降低卡机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牛顿迭代和有限元理论的TBM护盾?围岩相互作用荷载反演方法。该反演方法以护盾内表面测点应变测量值与计算值的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并引入Moore-Penrose广义逆对反演方程进行求解。采用了护盾外表面有限分区的策略,定义各分区节点荷载值为反演参数,可以方便地控制反演参数的数量。各分区内部荷载通过节点值插值得到,实现了护盾表面任意分布荷载的离散拟合。算例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计算效率高,对观测值误差具有很好的免疫效果;能够有效地获取护盾外表面的荷载分布规律和摩阻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现场安全掘进、卡机预警以及事故处理提供指导。同时,该反演算法也可以扩展到低维情况,对其他结构受力或者物理参数的反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8.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侏罗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具有相似的沉积背景,发育较好的泥页岩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野外露头与钻孔岩芯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小煤沟组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小煤沟组岩性主要为泥岩、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发育湖泊、扇三角洲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包含半深湖、滨浅湖、湖湾、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河床、泛滥平原等沉积相。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界面,将小煤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内均发育一定厚度的泥页岩段。在单剖面和对比剖面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研究区古地理面貌。小煤沟组整体呈现北部半深湖、滨浅湖,南部以及东北部扇三角洲、河流的古地理格局,地势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此时阿尔金山尚未隆升,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柴达木盆地腹部隆起以及东北部的古阿拉巴什套山,盆地沉积中心主要为清水沟以及小西沟东北地区,发育厚度巨大的泥页岩段,为侏罗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9.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are a class of enzymes that facilitate the detoxification of xenobiotics, and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ntioxidant defense. We identified two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soforms (VpGSTS, sigma GST; VpGSTO, omega GST) from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by RACE approaches. The open reading frames of VpGSTS and VpGSTO were of 612 bp and 729 bp, encoding 203 and 242 amino acids with an estimated molecular mass of 22.88 and 27.94 kDa,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VpGSTS and VpGSTO responded to heavy metals and benzo[a]pyrene (B[a]P) expos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The expression of VpGSTS and VpGSTO were both rapidly up-regulated, however, they show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atterns to different toxicants. Cd displayed stronger induction of VpGSTS expression with an approximately 12-fold increase than that of VpGSTO with a maximum 6.4-fold rise. Cu exposure resulted in similar expression patterns for both VpGSTS and VpGSTO. For B[a]P exposure, the maximum induction of VpGSTO was approximately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VpGSTS. Altogether, these findings implied the involvement of VpGSTS and VpGSTO in host antioxidant responses, and highlighted their potential as a biomarker to Cd and B[a]P exposure.  相似文献   
140.
分析云计算集群系统与热力学系统的内在相似性,建立云计算集群系统的物理模型.从熵及广义复杂度两方面入手,探讨云计算集群系统均衡负载问题与能量的关系,推出云计算集群系统达到均衡状态所消耗的基本能量值.基于基本能量值,进一步推出云计算集群系统均衡负载的算法复杂度熵判定值,为后期负载均衡算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