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1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南海北部沿岸全新世海面变动与近代地壳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拟探讨南海北部沿岸最近6,000年来的海面变动与近代地壳运动.众所周知,全新世的海面变动,其中包括近6,000年来是否有高海面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总的说来,大致有R.W.费尔布里奇和F.P.谢帕德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前者认为大西洋期的海面比今天海面高出3-6米,并从那时起,海面具有多次的波动[1];后者认为全新世既没有高海面,也非波动的[2].  相似文献   
502.
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黄玉昆  夏法  陈国能 《海洋学报》1983,5(3):316-327
珠江三角洲是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的总称,实质上是两个没有成因联系的独立三角洲.但一般习惯上称它为珠江三角洲,如同习惯上把北江、西江和东江总称为珠江一样.关于珠江三角洲的性质、形成和发展问题,前人曾做过许多工作.长期以来,地质学者和地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湾头三角洲”.即认为它是由玉木冰期的冰体消融引起海面上升,淹没河口,并被西、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沉积物充填河口湾而形成三角洲.  相似文献   
503.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海水中的无机锌主要以Zn~+、Zn(OH)~+及Zn(CO_3)~0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范围一般在1—50μg/L之间,平均值约为3μg/L.近岸及河口区含量较高,个别测定值可高达300—400μg/L。关于海水中锌的测定方法如ASV法和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504.
包尔呼舒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北缘,紧邻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查干此老、图古日格、巴音杭盖金矿床,与其具有极为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地层、岩浆岩条件.以往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若干矿化蚀变带和化探异常,但未能进一步进行异常查证和远景预测.为了进一步缩小勘查范围,预测找矿靶区,取得找矿突破,采...  相似文献   
505.
通过兰州城区段1949、1975、1980、2000、2005年5个时期的黄河河道规模、河心滩规模、主河道河岸线长、平均河宽、河心滩密度以及城区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河堤建设与滨河交通等信息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兰州城区段黄河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解放后,兰州城区段黄河表现出快速而强烈的萎缩性演变特征,河流变窄,河心滩密度大幅下降,其萎缩过程呈现高速-缓慢-快速的波动性与游荡型-分汉型-弯曲型的空间形态变化.(2)兰州城区段黄河演变是城区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带状防洪堤与滨河交通建设、城市规划与体制政策以及"蓄枯同期"时的黄河上游径流减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6.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507.
2012年1月8日14时20分,在新疆和硕县发生了5.0级地震,乌鲁木齐、库尔勒、吐鲁番、和静、焉耆、博湖等地均有震感。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灾区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破坏,对生命线工程、农业、牧业等造成了一定损失。按照地震现场工作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得出灾区直接经济损失为4208.11万元。5.0级地震属一般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508.
近50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47个站点1963-2012年的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在7月出现的频次最多,以持续1 d的单站暴雨为主;强降水量和频次在近50 a呈弱增长趋势,其存在准12 a的年代际震荡,且在1978年之后,强降水量同时存在大致准3 a的演变周期,在各自然分带强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夏半年强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阶梯性递减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强降水量呈反向特征,其中以柴达木地区相对强度为最大,藏东川西区为最少;各自然分带的强降水量和频次与夏半年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而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夏半年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正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9.
低渗透致密气藏具有压实作用强烈、黏土矿物含量高、孔喉半径小、孔喉配置关系差、毛细管压力高、压敏效应强、非均
质性严重、油气流动阻力大等特点,导致其具有特殊的气水分布形式。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气水相渗等
实验分析资料,分析了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低渗透储层的水锁空间及伤害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水锁空间为0.003~
0.04μm的孔喉空间,水锁伤害率为61.5%,水锁伤害程度受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填隙物含量、黏土矿物含
量以及微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表现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5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底部稳定存在一套凝灰岩夹层,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层.本文对盆地西南部罗36井和庄211井长7底部的凝灰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析,分别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241.3±2.4)和(239.7±1.7)Ma.结合凝灰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U/Th元素比值,认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其年龄代表延长组长7底部凝灰岩的沉积年龄介于239.7~241.3 Ma.这一测年结果充分说明延长组底部存在中三叠世地层.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议将长10~长8油层组单独划分出来,仍用铜川组命名,而将长7~长1段严格限制在狭义晚三叠世延长组范围之内.通过探讨分析认为,延长组长7油层组底部的凝灰岩是印支早期秦岭主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这期构造运动促使延长组沉积期湖盆古地貌和沉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这为后期延长组沉积期湖盆的成烃、成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