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区域暴雨过程中两次龙卷风事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和NCEP等资料对2010年7月17和19日河南两次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如下:(1)龙卷发生的天气背景是:两次龙卷均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影响河南出现区域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高层为青藏高压脊北侧和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强辐散区,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急流,龙卷发生在地面β中低压气旋的东南象限,距气旋中心约50 km处.(2)龙卷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对流有效位能大于1000J/kg,大气层结不稳定,K指数大于36℃,发生强龙卷的SWEAT指数在400左右,0-1.5 km垂直风矢量切变达15m/s,而抬升凝结高度很低(0-300 m).(3)雷达回波和特征参数分析结果为:两次龙卷均发生在低涡东南侧的β中尺度螺旋雨带上,该回波带强度50 dBz左右,顶高9-12 km,龙卷是由该回波带中部的微型超级单体产生,垂直剖面上低层有明显的弱回波上升气流区,螺旋雨带中部向东凸起的强降水下沉气流和上升入流交界处是龙卷易出现的关键区域.速度图上,γ中尺度气旋系列先后经历了三维相关切变、中气旋、龙卷涡旋特征的演变过程.中气旋提前于龙卷发生前0.5-1 h出现,这对估计和预警龙卷很有意义.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参数分析结果是: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底的高度都在1 km以下,TVS底和中气旋底高度相当或略低一些,F2级龙卷底高<0.5 km,TVS顶的高度一般在2-4 km,中气旋顶高一般2-3 km;从最大切变值来看,中气旋最大切变一般在(1.0-4.0)×10-2 s-1,TVS最大切变值一般为(2.0-5.0)×10-2 s-1,最大切变高度平均出现在0.8-0.9 km,F2级龙卷最大切变高度一般在0.5 km.就F1和F2两次龙卷过程比较看,F2龙卷特征底和顶的高度都低于F1龙卷,最大切变值F2龙卷比F1龙卷大一倍,出现在低层大的切变更容易造成严重的龙卷灾害.根据局限于低层中气旋和TVS系列性、移动性、持续性的特点明确了区域暴雨中预警龙卷的思路.最后对区域暴雨过程中出现龙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2.
何登发  琚宜文 《地学前缘》2019,(1):I0001-I0001
沉积盆地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保存着地球演化的物质记录,尤其是中、新元古代以来地球演化的信息。近年来,随着超深钻井的实施,高精度地震反射、地震叠前偏移、深地震反射剖面等技术的快速进展,地球科学家对沉积盆地深层的构造背景、地质结构、构造演化等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沉积盆地深层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13.
沉积盆地是地球表层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保存着地球演化的物质记录,尤其是中、新元古代以来地球演化的信息。近年来,随着超深钻井的实施,高精度地震反射、地震叠前偏移、深地震反射剖面等技术的快速进展,地球科学家对沉积盆地深层的构造背景、地质结构、构造演化等的认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沉积盆地深层取得了激动人心的发现,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油气田。 在我国西部三大海相沉积盆地深层相继发现巨型油气田。在四川盆地中部,发现了安岳、磨溪震旦-寒武系特大型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逾万亿方,三级储量达1.5万亿方;在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在靖边气田西侧及盐下取得多个发现,三级储量近万亿方,尤其在奥陶系深层、寒武系也有重要进展;在塔里木盆地,除塔河奥陶系巨型油田之外,在北部坳陷7 000~8 000 m埋深发现了顺北油气田。 在我国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深层,均发现了与火山岩储集体相关的大型油田或气田。准噶尔盆地深层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克拉美丽、滴水泉、金龙等大型油气田,主要与石炭纪裂陷发育有关。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双城等断陷下白垩统火山岩中发现了徐深气田、双城油田,与早白垩世裂谷有关。研究表明,这些深层断陷呈幕式发展,具有“宽裂谷”成因特点,不同断陷之间具有相似性。 在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于新生代裂陷盆地之下,在冀中坳陷河西务构造带奥陶系杨锐务内幕潜山发现高产油气流;该构造带是燕山期形成的挤压构造,于喜马拉雅期伸展改造而成,在东部盆地具有代表性。在黄骅坳陷,于乌马营、王官屯、歧北、港北等潜山二叠系中发现高产原生油气藏,这对渤海湾盆地深层潜山的整体勘探具有启发性。 在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于柴西坳陷深层发现了大面积分布的古近系(E23)咸化湖相碳酸盐岩油田,碳酸盐岩与优质烃源岩互层分布,形成了累计厚度超过1 000 m的有利源储组合,源储广泛分布,整体含油,展现出源内原生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前景。同时,在阿尔金斜坡带基岩和侏罗系中探明了逾千亿方的大气田。 上述油气发现不断揭示出我国沉积盆地深层的巨大勘探潜力,同时,如何认识深层的基础地质问题与油气地质条件,则是地球科学家的主要任务。这也是“沉积盆地深层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专辑的主要初衷。 本专辑共收录20篇相关文章,主要集中讨论:(1)盆地深层的地质结构。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的深层地质结构应用新的钻井、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解剖。(2)深层原型盆地恢复。在四川、柴达木等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3)深层构造解析。主要体现在对古隆起与(古)冲断带的构造解析方面,在古隆起研究方面,提出了“古隆起复原”的概念与方法,如对四川盆地天井山、泸州古隆起,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巴楚隆起,渤海湾盆地的沧县隆起的分析;也开展了对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的研究,如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跃满区块奥陶系走滑断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走滑断层等的研究。(4)深层储集体成因与发育规律。对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顺北油田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5)深层油气成藏机制。以准噶尔、吐哈、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为例,开展了这一方面的探讨。 今后,在地质大数据平台、油气勘探开发大数据平台基础上将对沉积盆地深层开展整体、动态与综合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5方面:(1)深层的地质背景。应用地学大断面、深部探测(Sinoprobe)及深部岩浆岩“探针”等方法技术揭示深部的地质背景及其演化,如关于华北克拉通的研究。(2)深层的原型盆地恢复。将从深层的构造古地理重建出发,恢复沉积盆地的位置,重建盆地的地质结构,复原盆地的演化历史,在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已经开展了这一尝试。(3)深部地质结构的定量解析。对不整合面、断裂、隆坳结构等进行研究,复原其时空结构,其中构造数值模拟、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如对动力地形、古地貌及不整合面的研究。(4)深层储集体成因与分布预测。对岩溶系统、礁滩体、白云岩、裂缝系统等碳酸盐岩储集体或它们之间的叠加产物(如断溶体)以及对碎屑岩砂砾岩储集体深层孔隙的成因机制,将在成因与定量预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是油气勘探的迫切要求。地球物理技术必将发挥其预测优势。(5)深层油气成藏机制。深层的油气地质要素与油气成藏作用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深层的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与流体场有其独特性,它们之间的耦合机制及其决定的流体运动场有待破解。随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行,必将提供更多的油气田研究范例,为深层油气地质学奠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4.
~~Properties of soils in Grove Mountains,East Antarctica@李潇丽$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刘小汉$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琚  相似文献   
115.
崔秋文  王宜 《地震科技情报》2001,(4):76-80,F003
概述了2001年2月28日美国西雅图发生的6.8级地震的破坏情况,成因和启示,简述了美国的历史地震和地震灾害及主要地震管理机构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6.
117.
根系吸水过程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不同的根系吸水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尚不明确,探讨相关参数化方案的影响,可以为今后建立陆面过程模式根系参数化方案提供参考。本文利用2010年6月1日至9月30日青藏高原玛曲站的观测资料作为大气强迫资料,驱动BCC_AVIM模式(北京气候中心陆面模式)引入不同的根系吸水过程参数化方案,对玛曲站2010年6月1日至9月30日时段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要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系吸水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的影响。模式中有关根系吸水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主要分为根分布模型和土壤水分对根系有效性函数两类,根分布模型用Jackson方案、Schenk方案替换,土壤水分对根系有效性函数用Li方案、LSM1.0方案、CLM4.5方案替换。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根系吸水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影响较小,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模拟影响较大,尤其对冠层蒸腾量模拟差异显著,相关参数化方案的变动直接影响冠层蒸腾量。两类方案模拟的差异受降水的影响,在多雨期,根分布对比方案与原模式方案模拟的感热、潜热通量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少雨期,土壤水分对根系有效性函数对比方案与原模式方案模拟的感热、潜热通量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利用2001年夏季(7、8、9月)GMS-5卫星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南方安徽、江西、福建三省夏季对流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夏季对流云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对流云出现频数还是云区面积来看,混合云在南方对流云中占绝对优势,是南方降水的主要降水云,但暖云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云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9.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琚宜文  王桂梁 《地质论评》2002,48(1):96-105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受层间滑动作用容易发生流变。本文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详细分析了煤层流变所引起的煤层形变宏观、微观及构造煤特征,总结了煤层流变构造发育的规律。煤层流变引起煤层形态、煤厚及煤体结构的变化,并形成各种构造煤。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进行了应力、有限应变分析,探讨了煤层流变机制是以剪切为主,伴有挤压的后期构造作用。海孜煤矿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性,但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始终为NW-SE向,这与煤层发生流变形成总体NE-SW向增厚变薄带的展布方向是一致的。已采区的煤层流变有:韧性流变、脆性流变及韧脆性流变。煤层流变引起的厚度变化和煤体结构的破坏是造成煤矿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
当前,设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已完成改企的设计院,又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制建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这种形势下,设计单位财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我国设计系统虽然从八十年代起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从1996年起,又开始执行《勘察设计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