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468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1166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灰色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方面有很大优势,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可对其进行修正。通过实例证明,利用残差来优化灰色模型的背景值,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2.
目前关于天然水菱镁矿的形成认识主要有蒸发沉积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类。前人在室内成功制备出水菱镁矿矿物,证实了该矿物的无机成因理论,但是实验结晶条件明显高于西藏班戈错的寒冷气候条件和水化学条件,并且班戈错湖水通过自然蒸发结晶也难以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这一认识与周边阶地上正在形成水菱镁矿的现象相矛盾。因此,自然蒸发沉积可能不是现阶段班戈错水菱镁矿的主要形成过程,而已有研究表明,藻类具备诱导形成碳酸盐矿物的能力,本文利用西藏班戈错Ⅲ湖湖水及其藻类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并与无藻类的湖水自然结晶结果相对照,探讨藻类生命活动与班戈错水菱镁矿的成因联系。研究发现,藻类不仅能够适应高盐度盐水环境(矿化度117.3 g/L),并且在其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显著提高周围水体pH值(最高可达10.564),诱导并促进球碳镁石在藻类网状节点处结晶沉淀,该矿物进一步脱水即能够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人为提高班戈错Ⅲ湖湖水Mg2+浓度也仅能结晶形成三水菱镁矿矿物,无球碳镁石或水菱镁矿结晶析出。因此,西藏班戈错水菱镁矿的形成过程与藻类生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但是有关球碳镁石向水菱镁矿转变的具体条件以及藻类成矿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赵珍义  马成龙 《岩矿测试》1990,9(3):240-242
一些新的稀释装置已用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改变了以往预先配制浓度依次变化的标准系列的习惯做法。Ko(?)cielniak提出的一种非连续稀释方法,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次数成指数关系。本文采用了这种技术对稀释装置作了改进,只需要一个小锥形瓶,添加或稀释同一个原始溶液便可制备出一系列标准溶液。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钾长石中的钠、钾并与常规法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7.
周口店岩体热动力构造及定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8.
对河南省二郎坪群层底及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9.
140.
降水酸度与降水物理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3—1985年长春等地的酸雨监测资料,分析了降水酸度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类型、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及雨滴大小分布之间的关系,还初步分析了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冲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