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新礼美镁质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与白晋纪斑岩接触的奥陶纪马科尔灰岩建造的碳酸盐岩中。斑岩沿北北西向断层侵入,该断层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入渗通道。根据矿物成分,外矽卡岩可分为三种类型;镁质矽卡岩、中性矽卡岩和钙质矽卡岩,它们分别由斑岩与白云岩、白云岩灰岩和石灰岩发生接触交代同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2.
年调节水库和地下水的联合调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蓄的模拟分析了方法。以石佛寺水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对系统的水资源分布和状态进行了长序列模拟分析,为系统的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分析多项震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北地区公元1400年以来的16次M≥7强震和随机选取的191次“无强震”,研究 了下列一组震兆:地震活动水平;b值:空区;地震的条带分布和地震的集中性。对每项震兆,建立了该震兆为异常的一个或数个定量的准则,然后用模式识别法综合分析了这组震兆。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和中小地震集中在强震震中附近可能是重要的震兆;b值异常在综合预测中也起了较大的作用;空区和地震的条带分布所起作用较弱。一系列控制试验表明结果是稳定的。基于对这组震兆的研究,在计算机上建立了“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的综合预测方案”,并试用于强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4.
地震是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比中国和东亚沿海地区经历过更多的地震。同样的,干旱、洪水以及其它气候灾害也是世界上屡见不鲜的事件。本文提出了将这两种地球物理现象联系起来的理论。 早在80年代初期,便已提出气候变化的决定性的分析模式。该模式与古气候时间序列相符合,并可用于预报,它成功地经受过几年的检验。早先对该模式在地质时标上的核实,在这里我们将之延伸到近代历史。并且根据万有引力常数(G)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提出了关于气候变化原因的解释。G的变化意味着构造活动性(如地震)与气候特性(如由模式所表示的全球温度变化)的同步变化。因此,该模式也为地震预报提供了希望。 作者提出了解释在某一时间段内不同地区地震活动性的交替的理论。该理论通过对中国廿世纪发生的里克特震级大于或等于6的许多地震的检验。在小比例尺地形制图精度以及在震中定位的低灵敏度范围内,所获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115.
依据对国内大气科学及相关机构进行广泛调研获取的数据, 重点从人才队伍、科研项目及科技论文产出几方面对国内大气科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研究表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气科学不断发展, 大气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日益增强。 大气科学队伍总量大, 人员分布广, 但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 基于调研数据还从计量学角度对大气科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国际热点以及国内需求进行了比较研究, 列举4个判据, 从4种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大气科学优先领域。 初步分析表明: 不论重视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和大气物理领域应是优先资助领域; 重视科学热点和科技前沿, 应优先资助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和天气动力学理论与天气预报领域; 重视发展需求与科技前沿结合, 应优先资助大气化学和综合探测系统与外场科学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116.
A.  Piombo  G.  Martinelli  M.  Dragoni  尚丹 《世界地震译丛》2006,(3):76-85
一般认为地震序列的发生意味着不同断层段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每次位错产生的同震应力的传递则是这种相互作用最显著的成分。然而,一个地震系列中各个后续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表明,同震应力尚不足以单独引发其他的地震。我们研究了同震应力场可能诱发孔隙流体流,改变了所在区域的孔隙压力分布情况。鉴于地壳在很多地区都是一种流体饱和介质,故将地壳视为一种孔隙弹性固体。由于孔隙物质所表现的应力场依赖于时间,所以我们将验证这种性质能否解释余震的触发。我们考察了一些现有的半无限平面断层的解析方法。对可渗透的和不可渗透的位错面均作了考虑。我们将孔隙弹性介质的解法与孔隙介质的解法作了对比,计算了变形与流体扩散之间的耦合效应。结果发现主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在某些区域初始时可能表现为负值,但尔后随着孔隙流体的重新分布而变为正值。这种变化意义重大。如果地壳确如我们所假定的表现为一种各向同性、充满流体的孔隙弹性介质的话,那么,通过孔隙流体扩散的库仑应力触发作用则很可能是余震产生的重要机制,余震发生的范围分别为长约2.5个断层长度,宽约0.5个断层长度。这个范围小于以前模型的预测值,以前的这些模型都忽略了弹性变形和孔隙流体扩散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对于典型的孔隙结构,流体流引起的应力变化在主震发生后约一年内会有很大程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技术及设备在黑龙江嫩江县争光矿区应用的情况、优点及经济技术效果等,并将国产反循环钻探技术同国外同种钻探技术及设备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8.
马秀春 《探矿工程》2007,34(12):19-22
概述了争光岩金矿区60°斜孔岩心钻探施工的钻探设备、钻具、工具、施工工艺、钻孔结构、泥浆的使用、钻头的选择及钻探技术措施,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9.
赵国峰  李丽  马秀丹 《中国地震》2022,38(3):585-595
针对震后(特别是大震后)地震行业短信突发应用场景,在12322地震速报短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优先级策略和多线程处理模式,以解决震后速报业务人员及其他特定人员的优先服务问题和网关速率弹性扩充问题,并设计自助式交换服务框架,方便平台的运行服务工作。最后对平台服务局限性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了平台近年来的运行和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