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18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龙目岛附近的巴厘岛有明显震感。震中距西努沙登加拉首府马塔兰约45 km,距印尼首都雅加达约1 080 km。地震发生后印尼减灾机构发布黄色海啸预警并于当日21时25分解除。   相似文献   
82.
中国大陆历史地震烈度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地震烈度评定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464个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长期以来不同震级的震中烈度及灾区面积评定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震级相同的地震,震中烈度和灾区范围的评定均存在波动,且在不同震级区间和不同时间阶段,波动的显著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评定虽然存在差异,但随着震级增大,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2020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为基础,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2023年10-12月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典型地震开展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汇总,分析地震活动特点,进一步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84.
为解决一直以来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服务形式单一化、用户体验不佳、软件不易推广的现状,陕西省地震局结合微信这一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即时通信平台和百度地图高性能集群式LBS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服务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以及用户信息管理和位置上报、应急避难场所云数据存储和检索、避难路线规划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思路和方法。该系统具有使用便捷、易于推广、云计算性能高、人性化设计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陕西省地震局最为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灾后紧急疏散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地震部门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防震减灾信息化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基于1970—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温度资料, 提取降雪数据, 采用趋势分析法、距平法、M-K突变法、滑动t检验法等, 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林区总降雪量和各等级降雪量均呈增加趋势, 其中小雪和暴雪的降雪量增加趋势较小; 小雪和中雪量在21世纪00年代达到最大值, 大雪和暴雪量在21世纪10年代达到最大值; 各等级降雪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 各等级降雪量年内月变化均呈M型分布, 总降雪量高峰出现在11月; 总降雪量在1995年有显著突变, 小雪、中雪、大雪、暴雪降雪量无显著突变年份。空间上总降雪量和各等级降雪量(除暴雪外)大体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变化趋势。大兴安岭林区降雪初始日呈延后趋势, 终止日呈提前趋势, 雪季长度呈每10 a缩短2.3 d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南好组是晚古生代海进序列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反映的岩石组合特征为石英细砂岩、砂岩与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产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化石。厚度>156 m,未见顶,与下伏早志留世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选层型剖面第2层上部粉砂质板岩中产腕足类(Ⅲ31)Fusella sp.,Leptagonia sp.,Chonetipustula sp.,剖面中尚含腕足类Eochiristites sp.,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第2层下部粉砂岩中产腕足类(Ⅲ17)Tenticospirifer cf.supervilis,Ptychomaletoechia sp.,Fusella sp.及海百合茎。前二者时代为晚泥盆世锡矿山期。而Fusella及海百合化石时代应为早石炭世,具有共生特点。此外在同为南好地区的锌山剖面及东部相邻的万宁县峰膏岭剖面均未发现泥盆纪化石,因此将南好组划下石炭统。近来有人在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志留纪化石,认为选层型剖面属志留纪而非石炭纪,南好组与下伏地层也非不整合接触,主张南好组应废弃。笔者认为所谓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的志留纪化石实际上是采自南好组下伏的志留纪地层中,南好组不存在废弃问题。  相似文献   
87.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页岩常规岩芯与密闭取芯的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评价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的含油性,结合试油情况,研究其富油机制以及有利储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影响,有利层段总有机碳要大于4%,孔隙度大于3%。体积含油率比含油饱和度更能准确表征泥页岩的含油性,油层要求含油率大于1%。压汞分析显示,泥页岩的储层富油机制与常规砂岩不同,包括未运移烃类的就地滞留富集和经历短距离初次运移在与优质源岩临近的次源岩层系中富集两个过程。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岩性组合类型的影响,以泥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或者以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为该区最有利岩性组合,含油性最好,对应于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是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该文从菏泽市实际出发,对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规划计划,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9.
针对国(境)外地震专报产出过程中遇到的信息搜索困难、内容不规范、难以满足时效性等问题,基于C#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国(境)外地震专报背景信息交互式产出系统。该系统只需值班人员少许的参与,自动获取人口信息、海啸信息、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历史地震目录,生成地震的人口伤亡信息,最终产出word格式的地震专报。  相似文献   
90.
废弃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氯农药,现存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场地是污染高风险区.先前的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污染特征研究,较少关注场地周边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环境风险性.为了解有机氯农药场地土壤污染水平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重庆某废弃有机氯农药场地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分析土壤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水平,阐明场地内污染特征以及周边土壤的残留规律,评估场地内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HCHs的含量水平为3.89 ~ 13385.78 ng/g,低于国内已报道的其他污染场地.∑DDTs的含量水平为22.74 ~ 11186.10 ng/g,与已报道的我国张家口、扬州等地生产场地污染水平相当,但低于邢台、太原和青岛等地农药厂生产场地污染水平.该生产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致癌风险值均高于可接受的范围,属于重污染区.场地周边400 m范围的土壤中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虽整体上低于场地内,但污染水平也较高,HCHs污染和DDTs污染的总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儿童可接受的限值.随着与生产场地距离的增加,场地周边土壤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呈幂函数下降的趋势,这同时又表明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仅对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因此,对于生产场地污染不能仅仅关注场地内,还应充分考虑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污染与环境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