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夏两季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以为评估该地区拟建核电站的大气污染扩散状况提供基本参数与依据。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 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偏北风型的风场;3) 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 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 (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 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 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 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 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 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62.
利用1997年2月10~22日丹东冬季的1次低空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地区低空风速、风向和温度及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环保监测数据,对2010年4月8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探讨,并对沈阳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贝加尔湖地区东移的冷空气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强大的蒙古气旋造成的地面强变压导致地面风速加大,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因子;沙尘天气来临前后,风速、能见度、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天气影响下,沈阳地区的PM10浓度迅速上升,而大风等有利的扩散条件,造成黑碳、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4.
2004—2008年辽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8年辽宁22个酸雨监测站的统计资料,对近年辽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2004—2008年,pH年平均值范围为5.49—6.62,呈逐年降低、酸雨强度逐年增强的趋势;酸雨主要发生在大连、本溪县和丹东及兴城地区,其中大连酸度最强;建平县最弱;辽宁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夏季酸度为最强,春季为最弱,酸雨出现频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为最低。  相似文献   
65.
京津冀地区大气局地环流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V3, 采用三层双向嵌套技术, 模拟了京津冀地区不同季节温度场和风速场等边界层特征量及其变化特征. 模拟结果表明: (1) 在弱天气系统控制下, 该地区大气边界层中可同时存在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热岛”环流, 同时三者还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 (2) 海陆风环流极盛时可深入陆地200 km左右, 山谷风环流的影响最大可覆盖北京区域内的平原地区, 而“城市热岛”环流则发生在城市中心几十公里范围内, 并对前两个环流起明显的削弱作用; (3) 三者的演化均存在日变化特征, 且前两者的相位相差约6 h左右; (4) 上述三种环流的耦合结果使一年内京津冀地区边界层环流形势大致可分成春夏型与秋冬型, 在一天内又可分为凌晨至上午的平原风和下午至深夜的山地风; (5) 上述三种环流的耦合在该地区西北部山地与平原的交接地带形成一条大致沿地形等高线走向的风场辐合带, 即所谓的污染物汇聚带. 这条水平风辐合带几乎常年存在, 其下端一直向西南方向延伸直到和另一条平行于太行山走向的水平风辐合带汇合, 从而对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的积聚与输运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6.
辽宁冬季城市空气质量分布状况综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年12月辽宁14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和沈阳、鞍山、抚顺、本溪4城市可吸收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监测资料,对辽宁冬季各城市的空气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辽宁14个城市的冬季空气质量分布状况为优、良和轻微污染3个等级,其中铁岭、营口和辽阳的空气质量有28 d为良及以上等级;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微污染日数最多的城市是本溪,共计12 d;其次是葫芦岛、沈阳、鞍山、抚顺、盘锦、阜新,共计7—10 d。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由于冬季燃煤量的增加,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PM2.5日平均浓度值的超标率为77.4%—90.3%。  相似文献   
67.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8.
利用2010年9-11月鞍山大气成分监测站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依据气溶胶光学厚度测量原理,计算得到2010年鞍山秋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波长指数等大气光学特性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给出鞍山秋季气溶胶光学特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测量AOD波段的降低,AOD值逐渐增大,9月的AOD平均值最大,10月AOD平均值次之,11月AOD平均值最小。从频率分布看,2010年9月 AOD日均值集中分布在0.4-0.6之间,10月和11月AOD日均值集中分布在0.0-0.4之间,表明10-11月大气较为清洁|波长指数日均值的频率分布说明鞍山秋季大气污染物以细粒子为主。500 nm 的AOD值与波长指数成对数关系,两者在9、10月和11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5、0.8412和0.2715;9月AOD与PM10、PM2.5、PM1.0质量浓度为较小负相关,10月和11月AOD与PM10、PM2.5、PM1.0质量浓度成正相关,且10、11月AOD与气溶胶细粒子相关性较为显著。AOD值与能见度在趋势上呈较小的负相关性,可能是由于高层气溶胶粒子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产生了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辽东湾温坨子地区大气扩散试验资料,采用风场诊断模式,对拟建核电站厂区冬季水平风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3种形式:(1)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偏北风型的风场;(3)厂址附近位于高低压中心之间,或整个区域是一均压场,这时系统风弱,局地风(包括山谷风及海陆风)明显,整个区域地面风场比较混乱。夏季该地区水平风场分布主要有4种形式:(1)受季风控制,呈偏南风型的风场;(2)系统风较弱,呈海陆风型的风场;(3)锋前低压控制,产生切变型的风场;(4)受季风控制呈偏北风型的风场。  相似文献   
70.
基于CUACE(CMA Unified Atmospheric Chemistry Environment)和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空气质量模式预报产品,应用BP(Back-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法建立沈阳市不同地点小风和高湿条件下PM_(2.5)浓度集成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空气质量模式相比,集成模型预报的PM_(2.5)浓度更接近实测值,预报的PM_(2.5)浓度的平均偏差和归一化均方误差均明显减小,预报的PM_(2.5)浓度的模拟值在观测值两倍范围内的百分比(FAC2)明显提高。集成模型能较好地预报PM_(2.5)浓度高值的变化,且显著提高了沈阳市外围城区PM_(2.5)浓度的预报水平。集成预报模型可以实现CUACE和CM AQ两种空气质量模式产品的最优综合,对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