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云南鹤庆北衙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62.
963.
964.
965.
966.
辽东前任屯角闪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具均匀的吸收条带,具有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锆石的特征。锆石的SHRIMPU_Pb分析结果主要集中在谐和线上117~143Ma之间,206Pb/238U的平均年龄值为128.6±5.1Ma(204Pb校正的结果),表明前任屯角闪岩岩体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研究区内早白垩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花岗质岩石的共存,即双峰式岩浆作用的存在,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时期强烈伸展环境的存在,同时暗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减薄达到了峰期。  相似文献   
967.
水资源系统等级评价的一种非参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系统等级评价是目前水资源系统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常规评价方法需要根据先验知识预先设定评价函数的具体结构形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评价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非参数评价新方法(NGEM).NGEM无需假定评价函数的具体表达形式,直接挖掘评价标准数据本身所隐含的评价信息,它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客观地确定各指标权重,用非参数回归方法建立评价函数.实例计算结果说明,NGEM直观简便、有效通用,在各种系统预测与模拟中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8.
黄河天然年径流长期突变特征的小波与李氏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小波变换与李氏指数(Lipschitz—cxponent)的分析方法,对黄河陕县水文站长期(1470~2000)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的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小波变换与李氏指数分析方法不仅能将其年径流变化的突变点在时间域上展现出来,而且清晰地给出各种突变类型、强弱及分布。分析也表明其年径流在531年的变化中,共有22次较大的突变,平均24年出现一次,每次突变的类型和影响程度均有所不同;而其在近50年以来发生了4次突变,大约10年左右出现一次突变,且持续时间也较长,与以往相比其突变的频次和影响程度加剧,这对进一步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生代构造主要为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在邻近祁连山山前的北东背斜带中主要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隆升幅度较低的断层传播褶皱和与之相伴产出的突破断层,开始形成于古新世上新世早期;中部背斜带中发育的构造主要为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断层传播褶皱,开始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中期;远离山前的南西背斜带主要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滑脱褶皱,开始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研究区的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是由祁连山山前向盆地按照一定的序次、以背驮式渐次扩展的,这个扩展过程自古新世一直持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970.
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交汇部位,构造复杂,EW向古基底构造中的深大断裂间形成了金、铜、铅锌、银多金属矿蒂.金矿多分布在太古代或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中,多属古老基底隆起区的边部或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内部.含金石英脉型、构适破碎蚀变岩型、岩浆热液脉型是本区的主要类型,经预测该区约有378t金矿资源找矿潜力,划分出两个成矿带和八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