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0篇
地球物理   2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有限强地震动记录校正等震线的估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鲲  俞言祥  高孟潭  冯静 《地震学报》2012,34(5):633-645
选用获得了加速度记录的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MS5.3及2011年8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尔自治州阿图什市与伽师县交界MS5.8地震,研究其快速生成震动图的偏差校正方法;通过台站实际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残差分析,提出了利用台站数据对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的对数偏差校正方法; 并比较了圆和椭圆衰减关系模型的对数残差及震动图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 适合于当地地震动衰减关系plusmn;3倍标准差的标准能够识别一些台站异常数据, 如炉霍MS5.3地震中炉霍地办强震台近场峰值加速度的高频脉冲引起的异常数据;对数偏差校正方法适合于地震动强度速报中缺少台站数据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地震动参数估计值的系统偏差校正;圆衰减关系模型只能控制震动的程度,不能控制其分布形态.明确的地震震源机制、震源破裂过程、当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及余震分布等信息有助于修正震动图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72.
吴清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6,32(1):11-27
由于地震仪器记录的历史较短,不足以据短时间、小尺度范围内的地震资料搞清地震活动的规律,因而对历史地震的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6.5级以上的历史强震,其参数的不确定性,直接对地震活动性规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问题产生重大影响。根据6.5级以上强震烈度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烈度数据点的考虑断层破裂长度的烈度椭圆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联立椭圆数学方程确定了强震参数估计方法,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定量分析了所得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本文计算得到的震级精度在1级以内,震中计算精度可达2类。进而对华北地区5个历史强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本文直接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烈度数据点来估算历史地震震级与震中,故减少了历史地震参数确定上的主观性,提高了科学性。由于在建模过程中,8.0级以上特大地震的资料太少,因此本方法只适用于6.5~8.0级的历史强震。  相似文献   
73.
地震灾害风险是中国社会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之一,地震灾害产生的社会风险具有显著的风险社会特征,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作用.文中梳理并整理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概念、确定的过程、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内涵与建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对控制我国重大社会风险的作用.本文认为,应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并将之贯彻到政府改革和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4.
利用NGDC-720全球卫星岩石圈磁场模型给出的球谐系数,计算得到中国及邻区的岩石圈磁场分布;并与该地区活动块体及近10年(2003-2012年)MS 5.0以上地震活动性进行对比,发现岩石圈磁场同活动块体分布及地震活动性存在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该相关性有望在未来地震研究和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5.
地震带划分方案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四川及邻区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等,相对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采用的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大带方案"),在较小尺度上划分出了川滇块体地震带、甘南川北地震带、四川盆地地震带("小带方案").采用相同的原则和方法,分别统计得出了"大带方案"、"小带方案"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将得到代表不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大尺度地震带划分方案很可能低估高震级档地震的年发生率.采用小尺度的地震带划分方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水平,较好体现控制建筑物抗倒塌的地震作用的水平,有利于编制更为真实、安全的抗倒塌区划图.  相似文献   
76.
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用以计算在相同地震构造环境中,相同地震作用下的相邻两个工程场点同时超越其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该方法是确定系统的危险段落、场点遭受的附加地震危险的有效工具.基于汶川MS8.0地震后大渡河干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环境,以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系统为例,确定了大渡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各个河段的地震危险性.其中危险性最高的3个河段是:龚嘴—铜街子河段、沙坪—龚嘴河段和大岗山—龙头石河段.  相似文献   
77.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历史强震的影响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历史地震对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县(市)的影响烈度,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发生的强震对其内部县(市)的影响十分显著。自1484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块内部93.7%的县(市)遭受过Ⅵ度的破坏,55.7%的县(市)遭受过Ⅶ度破坏,5.1%的县(市)遭受过Ⅷ度破坏。新一代区划图中应考虑历史地震的影响,提高该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78.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M_L与M_S经验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0~2000年《中国地震年报》和2001~2008年《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大量数据,研究了测定面波震级MS与近震震级ML的不确定性;采用双随机变量的回归方法,用3种不同的数据组,获得二者之间的3组新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使用至今的公式MS=1.13ML-1.08严重偏离数据组,已不适用于新的数据。考虑到测定震级的不确定性及数据的离散性较大等因素,认为采用关系式MS=0.03+0.98ML作为新的经验关系更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79.
蒙古中南部地区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技术提取了1893条蒙古中南部地区双台间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提取到的相速度频散进行二维反演,首次重构了蒙古高原中南部10~80s周期内分辨率为0.5°×0.5°的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短周期相速度频散(10~20s)明显受地表地形控制,表现为杭爱—肯特山盆地为相对高速异常,而南部的戈壁带表现为相对低速异常;在30s到60s周期内,南部的戈壁带和北部的杭爱—肯特山盆地都显示出稳定的高速异常,而中部戈壁带则表现为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区与新生代火山岩出露位置的一致性,暗示该低速异常可能与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穿过蒙古高原中部的两条主要断裂带与研究区内的地震波速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能暗示两条断裂带一直延伸到整个岩石圈.此外,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壳幔速度低于全球平均大陆值,且其相速度频散曲线与遭受破坏的克拉通,尤其大陆裂谷很相似,可能暗示着研究区具有薄的、活跃的岩石圈构造.  相似文献   
80.
The regulation of the National Significant 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Regions(NSSMPR for short) is defined by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The first stag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as finished from 1996 to 2005.The second stage is being carried on from 2006 to 2020.With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this paper follows up and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from 1996 to 2012 in the Chinese mainland.Based on analysis of earthquake examples and investigation data,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disaster mitigation is good,and on this basis,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of NSSM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