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绍烈  何发旺 《山西气象》1996,(2):21-22,27
吕梁地区《春季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研究白绍烈,何发旺,薛宇峰,赵海明(朔州市气象局038500)(吕梁地区气象局033000)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尤其在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加强森林管理方面作出...  相似文献   
32.
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公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微量元素丰度研究在国內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在攀西地区米易白马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相邻玄武岩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所遵守的通式,即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互呈幂函数关系。并讨论了两种元素含量关系的几种基本形式。人们能够以此定性和定量地探索一系列有关岩石成因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3.
1 理由1.1 现有的预报服务会商记录本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主要为: (1)仅适合日常性天气预报的会商。 (2)某些项目不需记载,有些项目又无法记载,或记载不便。 (3)一些重要天气(如春播大播期、汛期、伏秋旱等重要农事预报服务,党、政机关及用户提出的一些重要天气咨询,临时发生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天发生多次灾害性天气等),不便于用现有的天气预报服务会商讨论、记载。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湖南省在地勘行业管理上开展了法规法制建设、规划计划编制、勘查秩序维护、勘查成果管理、勘查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八五”后3年继续开展法制建设、勘查登记管理、勘查成果管理、建立行业统计系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推广改革经验等。  相似文献   
35.
李杰  旺罗  裴云鹏  彭淑贞 《地学前缘》2006,13(5):342-348
甘肃西峰红粘土剖面蕴涵了大量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信息,是重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通过对红粘土地层孢粉学研究,发现孢粉组合特征在~4.5Ma发生了明显转变,乔木植物花粉明显减少,草本植物花粉大量增加,尤其是藜科花粉百分含量显著增加,麻黄出现频率明显增高;孢粉类型C/A(Chenopodiaceae/Artemisia)和B/A(Betula/Artemisia)的比值发生显著变化,反映研究区从~4.5Ma开始植被类型由稀疏森林草原逐步转变为典型草原,甚至荒漠草原,揭示了亚洲内陆生态环境的一次显著变干事件。这一信息与前人研究红粘土中其他替代性指标指示的气候变干过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孢粉组合中藜科植物含量在此时迅速递增,反映黄土高原气候的季节性反差明显加强。青藏高原在~4.5Ma发生的隆升可能是导致这次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高原对暖湿气流的屏障和加强季节性反差可能是导致干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6.
2001年3月24日在新疆新源发生MS4.7地震,震前北天山地区的地下流体相继出现一些前兆异常,并且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约265 km的乌鲁木齐附近。通过观测事实,分析了本次地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下卡姆卡5-T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对其15年来的交换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300 km、400 km范围内,5、6级地震的异常项目比例可达71.4%、51.4%,而7级大震(或6级震群)远兆的异常比例则仅为7.2%,且5级、6级和7级地震(或6级震群)在异常时间、异常形态上各有其特点和差异,部分5级地震还存在异常叠加的现象。各个观测项目的映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
4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历经初期建网、系统清理、政策调整和优化提高4个阶段,目前已形成与中国北京地区流体监测网相当的规模。分析了哈萨克斯坦流体监测台网的地位、台站分布、观测项目、仪器配置及地震分析预测情况。最后,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特点,并就哈萨克斯坦流体交换资料的震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9.
高小丰  吴莹  朱卓毅 《海洋与湖沼》2015,46(5):1010-1017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海洋中溶解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溶解有机质活性高、数量大、生物可利用性高,其降解过程中对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的消耗显著。但到目前为止,对此类溶解有机质的降解过程以及其耗氧情况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3年8月东海航次,对浮游植物(硅藻为主)死亡后释放的新鲜有机质进行人工受控培养,研究其降解过程及对DO的消耗,并评估该降解过程对低氧现象形成的贡献。研究发现:培养体系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DO浓度皆随时间呈指数下降,总溶解态碳水化合物(total carbohydrate,TCHO)也出现明显降解;体系的初始DOC浓度越高,降解速率常数k(DOC)、k(DO)越大,k(DOC)受DOC浓度、活性以及DO浓度的影响;培养过程中细菌丰度明显增加,添加Hg Cl2的对比实验表明细菌在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的快速降解及其对溶解氧的消耗,对长江口低氧环境的促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基于物元分析方法的水源地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浑河附近郎家水源地地下水质进行水质等级的评价。在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此种评价方法,引入了关联函数和权重系数等因素,使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当地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