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地壳放气现象是地壳不同层次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形式。因此,强烈放气通道实际上是一个洞察地球内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应力应变的"窗口"。通过系统观测和记录释放地点、释放量与释放方式,可以了解地壳内压力的变化与通道的开启状况,从而给地震预报、构造活动监测提供重要信息。断层土壤气测量在地震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且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断层土壤气流动观测研究现状,并对其技术思路、数据分析等展开调查,为深入开展断层土壤气与气体运移关系的研究提出设想,以期形成相对成熟的观测技术系统,为开展地震相关研究服务。笔者认为,地震断层土壤气观测方法尚处于研究初期,不够成熟,但因其具有轻便、快捷、价廉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巨大的科学潜力。  相似文献   
102.
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是湖泊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承载物质,其稳定同位素研究对有效识别有机质污染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19年4月(融冰期)、7月(夏灌期)和10月(秋灌期)对湖区及入湖渠道的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C、C/N比及总有机碳(TOC、POC)和总氮(TON、PON)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联合采用δ13C、C/N及同位素多元混合模型研究湖泊有机碳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悬浮颗粒物有机碳δ13CPOC的变化范围为-23.29‰~-29.75‰,呈现10月>4月>7月、入湖渠道>湖区的趋势,悬浮颗粒物POC/PON比变化范围为4.10~21.35,呈现出4月<7月<10月的时间变化,悬浮颗粒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51.59%)、入湖渠道泥沙(34.60%)和大型水生植物(13.76%).沉积物有机碳δ13CTOC变化范围为-27.58‰~-22.68‰,呈现4月<10月<7月的变化,沉积物TOC/TON比变化范围为3.06~23.77,时空变化明显,沉积物有机质则主要源于入湖渠道挟带的泥沙,贡献达72.79%以上,而浮游植物与大型水生植物的贡献率相差较小,分别为11.85%和15.36%.本研究可以初步判定受入湖渠道影响的富营养化湖泊中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来源,为改善湖泊有机污染和研究有机碳来源提供更多理解.  相似文献   
103.
104.
随机森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遥感分类机器学习中一种有效方法,探索基于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卫星数据与随机森林方法相结合对复杂地形区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模拟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基于Landsat8OLI卫星多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青海省湟水流域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针对复杂地形区域的情况,将研究区进行地理分区,根据每个分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地形特征参数,并通过提取Landsat 8数据的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构建最优特征集,探索随机森林方法在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分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Landsat8OLI数据进行随机森林分类,能较好地得到湟水流域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光谱、地形及纹理信息的结合在不同分区的表现结果不同。在脑山区光谱与地形信息结合能使随机森林分类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到91.33%,Kappa系数为0.886;而在浅山区与川水区综合考虑光谱、地形、纹理信息进行随机森林分类效果最佳,浅山区与川水区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2.09%和87.85%,Kappa系数分别为0.902和0.859;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优化选择纹理特征组合可以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能够快速地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为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分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理想和现实,总归有很大区别.与我们而言,这次蹲点调研,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基层的了解,更感同身受偏远山村欠发达的无奈与辛酸.我们前后五次进入桃花岭村,却每每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6.
南海北部陆坡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形成、发育、演化过程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选取南海北部陆坡典型的珠江口外海底峡谷群、东沙海底峡谷、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和澎湖海底峡谷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数据和多波束测深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4条典型海底峡谷的形态特征、沉积充填特征及结构、形成发育过程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各个海底峡谷的形成受多个控制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及方式都有差别。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物重力流与海底峡谷的演化密切相关,而陆地河流和局部构造因素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海底峡谷的发育。对于发育在主动大陆边缘的台湾岛东南侧的澎湖海底峡谷,其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活跃,其上发育的海底峡谷的控制因素以内营力地质作用为主。而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属性的其他3条峡谷,由于构造运动较少或停止,其上发育的海底峡谷的控制因素以外营力地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7.
面向测绘应用的遥感小卫星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芬  高小明 《测绘科学》2019,44(1):132-138,150
针对当前遥感小卫星在我国民用测绘领域尚未进入业务服务阶段,其研制周期短、投资成本低、部署方式灵活、数据获取现势性强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该文阐述了国内外遥感小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面向测绘应用的遥感小卫星发展趋势。在全球小卫星遥感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大背景下,面向立体测图应用的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将具备更高的系统综合精度指标,通过多星组网和多网协同,实现对全球范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及时获取、重点区域的高频次重访和动态地理环境监测,有利于提升卫星测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卫星应用的商业化、国际化发展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测绘遥感卫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8.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Arctic sea ice to rapidly retreat,which is affecting phytoplankton,the primary producers at the base of the food chain,as well as the entire ecosystem.However,few studies with large spatial scales related to the Arctic Basin at high latitude have been conducted.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ce conditions.Fifty surface and 41 vertically stratified water samples from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67.0°–88°26′N,152°–178°54′W) were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icebreaker R/V Xuelong from July 20 to August 30,2010 during China's fourth Arctic expedition.Using these samples,the species composition,spatial distribution,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phytoplankton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ice melt were assessed.A total of 157 phytoplankton taxa(5 μm) belonging to 69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Navicula pelagica and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eldii,accounting for 31.23% and 14.12%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abundance,respectively.The average abundance during the departure trip and the return trip were 797.07×10~2 cells/L and 84.94×10~2 cells/L,respectively.The highest abundance was observed at Sta.R09 in the north of Herald Shoal,where Navicula pelagic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9.42% of the abundanc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displayed regional differences,and the maximum abundances were confined to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euphotic zone near the layers of the halocline,thermocline,and nutricline.The species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decreased from the low-latitude shelf to the high-latitude basin on both the departure and return trips.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changed markedly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ice melt,and there was shift in dominant species from centric to pennate diatoms.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distinct communitie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and water temperature,ice coverage and silicate concentra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in the surveyed sea.These findings will help predict the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the rapid melting of Arctic sea ice.  相似文献   
109.
根据2015年夏、秋两季在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开展大面综合调查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冗余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33属80种,其中硅藻门28属71种,甲藻门5属9种。夏季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为钟形中鼓藻(Bellerochea horological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中肋骨条藻、菱形海线藻、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idii)。浮游植物密度在3. 32×104~1. 27×108cells/m3之间,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夏、秋两季密度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增加的趋势。夏季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 77,秋季为2. 87。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温度、盐度和pH是影响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了利用高频GPS观测数据反演地震要素的原理和方法. 以2019年7月4日和7月6日发生在美国加州里奇克莱斯特的地震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PRIDE PPP-AR软件进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解算以获得测站的位移时间序列,然后使用S变换对位移时间序列去噪,再根据去噪后的时间序列提取地震波的振幅与周期,并提出双重3-sigma法则以分别提取地震波的体波和面波到达时,最后据此反演出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以及发震时刻. 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反演得到的震中位置与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发布的位置偏差在10 km左右,震级偏差在0.2级左右,发震时刻偏差在20 s以内. 结果表明,利用高频GPS数据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出地震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