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权陕媛  史久新 《极地研究》2019,31(3):231-245
本文利用再分析月均海洋温盐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物理现象和固定温盐量值的锋面识别标准,探究1980—2015年夏季(1—3月)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地锋(Polar Front,PF)的变化特征。对此时段的长期变化,两类标准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绕极平均意义上,SAF和PF的位置虽然存在南北向摆动,但是在1980—2015年并没有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在整个空间场上,锋面的位移幅度、稳定性和长期移动趋势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过大的地形障碍区时,锋面较稳定,位移幅度较小,而在深海盆区和脱离地形约束的下游,锋面稳定性较低,且经向位移幅度较大。SAF和PF稳定性最高、长期移动趋势最小的区域分别位于印度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SAF在太平洋扇区的东部海盆区有较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且南北向位移均存在,PF在印度洋扇区以向极移动为主。在年代和年际尺度上,两类标准给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分别对两类识别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于PF来说,温度现象类标准总体上稳定性更高,优于等温线标准。  相似文献   
152.
波浪观测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资源调查、航海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浮标进行波浪观测的方法具有全天候、实时、准确度高、价格低等诸多优点,同时还可以在浮标上集成其他海洋环境测量仪器,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NSS浮标的波浪参数反演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浙江温州海域,在海试过程中,同公认的波浪骑士浮标对比,平均波高相关系数达到0.95,标准差为4.06 cm,平均波周期相关系数为0.92,标准差为0.24 s,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本文所用浮标系统还可以搭载多种海洋环境要素观测传感器,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接收终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认为:这些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印支运动,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早二叠世末对接碰撞造山有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154.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34-236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控针等方法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形成机制与西位利亚 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有关,为在地球较溶层次、在压扁环境下的简单剪切,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变质相为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55.
文章通过陕西山阳丁马汞锑矿等6个矿床和我国25个矿床、矿点系统标本的荧光检测,发现在中-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和夕卡岩型铜、铅、锌、金、银、汞等矿床(矿点)的导矿构造带、容矿构造带、零星矿化、隐伏含矿裂隙、矿体及其周围呈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及不同强度的荧光晕和磷光晕,为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找矿提供一种经济、简便、直观、快捷的找矿手段.  相似文献   
156.
铜陵地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及复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构造复合系统分析方法,在划分构造变形系统、分析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的基础上,对安徽铜陵内生金属矿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及构造应力场的更迭,较详细地阐明了该区构造变形系统的复合关系、复合方式及复合效应。这项研究对探讨本区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了浅部采动破坏的形成条件和破坏形式。参照国内外情况,提出了缓倾斜煤层浅部采动所形成的陷落性破坏区的判定标准及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58.
微量元素是植物和动物正常生活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多为酶,辅酶的组成成份,他们的作用机制有很强的专一性,是生物正常生活和生长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相互代替的。虽然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和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农作物就会出现缺乏症状,产量减少、质量降低。然而,如果土壤中微量元素过多,又会发生植株中毒。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不能相互代替。微量元素只有在  相似文献   
159.
豫南位于北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地带性土壤较为发育,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为河南水稻、小麦、油菜集中产区。近年来,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却出现了稻麦空秕率增高,千粒重下降,油菜花而不实,紫云英长势衰退等现象,影响到产量的提高。为达到农业的持续高产与稳产,我们调查并分析了土壤中硼、钼、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开展了硼、钼、锌肥效试验,探索不同作物对微肥肥效之反应,寻找适宜的微肥施用技术措施,以期改变作物结实性状,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