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9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介绍了山西流动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叙述了其在地震应急观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山西流动测震台网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当前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运行的32个子台,从其观测条件、环境、技术系统、场地实际噪声水平、数据质量、记录地震能力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台站日常的维护工作以及记录的波形,对各个子台的监测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山西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代县、太原、侯马地震台数字化水管倾斜仪2008年1月-2010年10月的观测资料作质量评定,阐述其台址条件,找出水管倾斜仪的日变规律,精确计算各台站连续率、完整率、内精度、噪声水平、年零漂、年变幅;对影响观测质量精度、观测资料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排除干扰,识别地震异常,为今后提升各台站观测资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看山西测震数字台网2009年1400个记录清晰事件波形,发现在ML4.5的事件中有158次初至波前出现奇异小信号,在ML≤2.8的微小地震中小振幅波记录更加清晰。统计发现,这些小信号出现在使用GURALP公司生产的CMG-3ESPC地震计、CMG-DM24数据采集器的9个子台记录中,而其它型号的仪器系统中均未见。小信号主要集中在震中距60km的近台记录初至前0.2~0.7s,经FFT分析,得出小信号频率集中在45~50Hz。认为该频率的信号在CMG仪器系统上有记录,主要是因为港震等其他类型的仪器系统可能将这部分频率成分过滤掉了,而它们恰好处在CMG仪器系统的记录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共有6个洞体形变观测点(定襄、离石、太原、昔阳、临汾、侯马),台点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部分隆起区内,整个布局与山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经典方法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形变台站测项资料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测项震前出现中、短临前兆异常,异常测项占统计测项的78%.  相似文献   
18.
VisualFoxPro(以下简称VFP)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的数据库语言。运用其对山西省"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临汾台前兆观测项目所产出的数据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对每一个具体观测手段建立分类子系统,方便用户对观测资料的使用管理,从而实现对每一个观测手段所有数据的快速查询访问及分析处理,以保障日常震情会商和出现紧急震情时分析资料所用,对观测资料的入库管理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9月安泽县出现的地震动异常现象进行了宏观调查和仪器加密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此地震动现象非地震前兆的异常现象,其原因是由于上游连续多日降雨,沁河水流量大增,河水溢出水坝冲击坝底产生共振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与盆地内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临汾盆地及周边地区近20年来所发生的6次4.5级以上地震为例,通过对这几次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对应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特别是盆地内发生的3次地震,每次震前两测向曲线均统一表现为各向异性的变化特征,为判定该地区的震情趋势提供了信度较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