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728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81.
282.
283.
当竖井所在位置有新生界赋存且富含地下水时,常采用冻结法或注浆法开凿。这种方法钻探工程量及投资费用大,动用设备多,且工期长。山西省焦家寨矿副立井开凿时采用了钻孔排水法开凿,使井筒开凿和砌筑获得成功。该文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背景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84.
285.
利用布设在秦皇岛市抚宁地区的OTT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和卢龙地区S波段天气雷达,对2017—2019年4—9月共23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基于雨滴谱参数(滴谱粒子数N(D)和粒子直径大小D0)计算的雷达反射率因子ZD和雷达探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ZR的差异ZC。结果表明,N(D)主要集中在130~530个范围内,ZC标准差随着N(D)的增大而逐渐减少;D0主要集中在0.8~1.6 mm范围内,ZC标准值在D0<1.2 mm范围内随着D0的增大而逐渐减少,D0在1.2~1.6 mm范围内趋于稳定;ZD主要集中在15~40 dBZ范围内,ZC标准差在15~35 dBZ范围内随着ZD值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86.
基于2011~2017年甘肃省钻孔应变观测分钟值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大气环境干扰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受不同类型气压干扰时,观测数据曲线畸变形态不同,但响应频段一致,集中在8~64 min;2)短时大气温度变化通常伴随气压波动,钻孔应变观测曲线出现同步畸变,钻孔应变分钟值与温度、气压分钟值在8~64 min频段均存在明显对应;3)短时强降雨对钻孔应变观测影响明显,在8~256 min各个频段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响应;4)沙尘暴期间,高气压场会造成数据曲线出现阶变,响应频段在4~64 min之间。  相似文献   
287.
频谱分解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描述了频谱分解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模型正演模拟分析缝洞储层,对缝洞尺度和裂隙密度变化频谱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溶洞尺度、裂缝密度与最大振幅谱呈同向变化趋势,与最大振幅谱对应频率呈反向变化趋势.实际地质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结论对碳酸盐岩缝洞的认识较为有效,而为进一步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88.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89.
魏会龙 《西部资源》2017,(2):126-127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监测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要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还要保证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地质灾害治理的众多技术中,自动控制技术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之一,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对地区地质灾害情况实现实时监测与自动化管理,有助于实现施工安全目标。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制定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方案,并对自动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