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03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中纬度亚洲地区存在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简称季风区)和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内陆干旱区(包括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干旱区,简称西风区)。根据对近年来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记录证据梳理总结,发现西风区在中—晚全新世气候湿润,与亚洲季风在早—中全新世强盛的格局显著不同。过去千年的西风区中世纪暖期干旱,而小冰期相对湿润,与此相对,万象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则显示季风降水在中世纪暖期时整体处于高值,在小冰期处于低值段。在近百年,尤其是近50a,西北干旱区湿度增加,而季风影响范围内的西北东部和华北等地变得更干。不仅如此,在分属西风和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年代际—百年尺度上降水变化也表现出反相位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亚洲中部西风带控制区在现代间冰期从数千年到年代际的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不同于季风区的湿度(降水)变化模式,称之为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相似文献   
162.
为了保证测绘项目生产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在深圳市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补测项目中引入监理机制,在保证项目质量、控制项目进度、规范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多年来参与监理工作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在地形图修补测工作中的监理工作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要求,为建立完善的测绘监理制度提供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3.
介绍了ArcIMS的主要特点、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在进行系统调研、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概述了系统功能的设计和数据的组织,最后完成了公众信息的网络发布,实现了公众信息多种形式查询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4.
谭燕  黄伟  杨玉华  张旭  陈葆德 《大气科学》2022,46(6):1437-1453
考虑区域模式预报中不确定性的各种来源,分别引入初始场误差、侧边界误差和模式误差构建新一代华东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并对2020年梅雨期降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合预报试验。通过不同时空尺度典型个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选取的随机物理倾向扰动方案中的参数具备一定的通用性,且在参数调优中加强随机过程的影响,系统中低层的风场和湿度场有明显的反馈,集合系统的离散度得到较大改善,对预报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格点方差、随机扰动场的去相关空间和随机扰动场的去相关时间。一个月的梅雨期降水评估结果显示:集合系统升级后对各时次各量级的降水TS(Threat Score)评分均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着降水强度偏大的问题;从概率预报的角度来看,系统升级后,对中到大雨预报的准确率和可信度提升明显,对强降水事件的描述更准确;形势场的检验结果表明,系统的预报偏差问题得到了部分程度地改善,对大气中低层风场、湿度场和地面变量的预报效果较好。相比原华东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升级后的系统,其整体优势可概括为:预报误差减小、集合离散度明显增加,降水预报的能力在各时段各量级均有提升,其中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于捕捉强降水事件有明显的影响,使得系统的预报可信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5.
对济南地区基坑降水引起既有地基沉降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经验,对基坑降水引起的周边既有建筑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针对采用分层总和法估算降水引起地基沉降公式中,对应附加应力段的压缩系数取值不准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地层应力历史的降水引起周边地基沉降的估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降水引起地基沉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6.
通过深入分析数字海图在分幅、坐标系统、投影等方面的特殊性,研究了数字海图在投影和坐标系统等方面的基本预处理技术,解决了数字海图无投影信息和本图坐标系统等造成的问题;并编写程序实现了数字海图的自动批量化预处理,效率高,误差小,解决了实际问题,为数字海图在数据融合、更新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67.
作为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MapGIS与MapInfo由于在制作平台和应用范畴的差别,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文章立足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求,对MapGIS与MapInfo软件平台的数据转换进行了探索,并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得到验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68.
华北古陆南缘豫西元古宙地层中白草坪组出现大量大型具刺疑源类,通常大型疑源类首现于新元古代地层,而华北古陆这类的疑源类却首现于中元古地层,因此,其起源和演化谱系就成为许多学者仍需深入探讨的未解之谜。近年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视为标准剖面,但是,下马岭组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打破了该组原有的中、新元古代地层的位置,同时也打破了生物演化序列的完整性。新的年龄意味着蓟县剖面中、新元古代地层有可能缺失1200~900 Ma地质记录。从生物地层上分析,豫西的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出现大量大型疑源类有可能填补蓟县剖面中生物的空缺。本文通过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和岩相分析,探讨其发生可能和地层及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69.
下江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新裂谷沉积的起点,确定下江群的时代对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贵州印江县地区有一套新元古代白岗岩侵入到梵净山群并被下江群覆盖,在下江群底砾岩中发现大量未经搬运的白岗岩底砾岩砾石。因此,笔者对梵净山地区的白岗岩进行锆石U-Pb年代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835±5)Ma。该年龄对下江群沉积启动时间和下覆梵净山群的沉积上限均有时代的制约。结合下江群甲路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14±6 Ma)和考虑到武陵运动的年限,下江群沉积年代不应老于白岗岩底砾岩的年代和武陵运动的界面。  相似文献   
170.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产出的蛇纹石玉是传统名玉岫玉的一种,其物理化学特征和矿物岩石学特征与传统岫岩玉有较大差别。本文采用一系列分析技术测试了该地区蛇纹石玉的放射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在8~15μm波长带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该地区蛇纹石玉不具有放射性,对人体安全无害,有良好的红外辐射功能,至少两类玉石有可能直接用作天然保健材料;玉石的矿物组成越复杂、矿物的红外活性越强、红外吸收波段范围越大,玉石的红外发射率就越高;含有硼镁石的样品的红外发射率较高达0.82。蛇纹石的晶体结构和过渡元素含量是蛇纹石玉红外发射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晶格活性振动强、Fe2O3含量为6.28%的样品红外发射率高达0.83。引入过渡元素可以提高玉石样品的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